2021-12-13 11:09 | 来源:电鳗快报 | | [快评]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对于高净值客户,最为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专业,适合,安心。
对于高净值客户,最为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专业,适合,安心。
——何贝娜,春新基金总裁
找准定位,心系客户
CFRI:春新基金是一家主动管理型的私募基金,成立至今三年多,已走过初创积累期,正在渐入佳境。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都坚持了哪些初心?对未来又有哪些期许?
何贝娜:春新虽然成立三年多,但前期更多的是搭建、初创、积累,真正启动经营也就一年多的时间,所以,客观上说,不能算渐入佳境,更真实的境况是依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摸索,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基于很多的坚持与努力,也的确算初步进入一个小的良性的开始。
春新,是一群在银行、券商、期货等金融各领域担任高管的专业人才,汇聚在一起,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一起做认为对的,且有意义的事情,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从而成就大家和这个公司。
春新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是:客观面对市场风险,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市场规律,用我们的专业为客户打造合适的产品。产品线在精不在多、服务客户细致而深入。基于此,春新整体的投资理念和风格也都相对审慎严谨,以价值导向为主,看中安全边际,寻找价格合适的投资标的,追求相对稳健的绝对收益。
对未来的期许,说实话,有很多层级,有的算梦想,有的算愿望,目前还是说说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吧。简而言之就是:让同业认可,客户信任,员工满意。这里所说的“同业认可”,不仅仅是说目标是“金牛奖”,更希望发展两年,有优质的同业愿意与我们战略合作,强强联手,做好服务客户;而“客户信任”,这一点上,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直营团队,天然的客户群体,更了解市场,我们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必然是以客户诉求为出发点,甚至有定制型的产品线,再基于稳健的风格,必须让客户安心;同时,整个社会更多的是进入到从1-2的财富增值阶段,客户对机构的依赖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工作逻辑坚持是:“做好自己,找准定位,服务客户,惠及更多”。
至于“员工满意”,这个是一家企业不管做哪类经营,都应该有的目标,“成为员工的依赖,让员工在这个平台成就自己“,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且一直在路上的目标。
虽然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还客观存在,对于未来我依然认为是值得期待的。春新基金与很多机构一样,都期盼能在未来,坚实有力地向前迈进,发掘更丰富的财富增值可能性。
稳扎稳打,练好内功
CFRI:最近多家量化私募已达百亿规模,又纷纷宣布停止募集,规模暴增对行业来说喜忧参半,既要做大蛋糕增大收益,又要控制风险减小回撤,在规模方面,春新基金的目标是什么?
何贝娜:前段时间,不少百亿规模的量化基金封盘,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投研实力和策略的迭代速度已经跟不上管理规模增长速度。同时,在投研和规模不那么匹配的时候,“规模是收益的敌人”这一资管业铁律必然会逐渐生效。
从技术上来说,封盘最主要是从策略容量的角度考虑,维持策略容量的稳定性和业绩的一致性,才能保障现有投资者的利益。此外,从市场环境的角度考虑,通过阶段性封盘,选择一些对策略运行更有利的时段接收资金。未来,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高,行业壁垒也会因为各家不断在投研团队以及设备上的投入而持续加深,所以,后期投研能力与规模应该是螺旋式上升中不断匹配的状态。
对于我们这种还属于创业阶段的管理人来说,规模肯定是一个绕不去的话题,也是基金公司盈利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春新来说,权益类资产发展的目标,规模不是首位,我们暂时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投研团队配置也远不如中大型私募,就算某年收益率侥幸做到行业前三也不会借此快速扩充规模。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优先是服务好我们自己目前的客户,在发展中不断打磨投研力量,寻找差异化发展。比如FOF基金,我们比公募FOF配置上灵活很多;比如股票多头,我们在仓位及个股调配上有相对优势,利用好优势,打磨完投研,我们再考虑规模。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放宽对规模下利润的追逐,坚信有一个产品做好一个,对得起客户,也能创造应有的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自然会有新增的规模,同样是要坚持初心继续把产品做细做精,一样会达到盈利的目的。与其盲目扩张后的紧急刹车,不如稳扎稳打地在主干道上耕耘。
“客观面对,勇敢拥抱,专注投入”
CFRI:春新基金如何看待当前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大资管时代下,春新基金在财富管理行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何贝娜: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也在增加。过去高净值人群更多关注的是财富创造,如今更多关注的是财富管理和财富传承。过去的15年,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增长靠买房,未来15年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增长,我们认为是靠买靠谱的私募和公募,依托专业机构内强大的业务团队,在资本市场上去获取收益。毕竟机构投资者是专业的,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这意味着财富管理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有部分高净值人群会自我投资,但更多人则会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来投资。“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的观念已经广为接受。春新基金作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投资机构,也一直秉承着“协助客户洞察投资本质,尽揽优质赛道”的宗旨。
近几年,传统金融机构的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无论是产品体系还是服务都大幅优化。券商近几年也在重塑财富管理体系,家族信托业务也逐步完善中。而私募基金本来目标客群就是高净值客户,有着天然优势。但如今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变得更为多元化,对私募基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市场波动,风格分化,如何把控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也成为未来财富管理的重点。
春新基金把握住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多变的资本市场,春新的态度是:“客观面对,勇敢拥抱,专注投入”,练好内功,加大投研团队建设,根据市场不断地变化,搭建合理的市场化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我们的客户获得资本市场应得的收益,抵抗市场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让客户安心与满意,是我们的宗旨。
所以,简单总结就是公司在以客户利益第一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当下市场的投资策略,做一名财富管理行业内市场前沿的践行者。
专业是客户信任的基石
CFRI:春新基金在投资体系、资产配置框架、子基金评价筛选、产品体系与风险管理方面是如何严格把控以取得客户的信任?
何贝娜:投资体系方面,我们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综合结合,自上而下看宏观(比如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情况等),主要达到形成对仓位总量控制的目的,对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厚此薄彼有动态调整,中观看行业,哪些行业处于相对中长期高景气度,最后选择相对估值合理的个股进行配置。那么自下而上主要是针对一些跌幅较大的板块和个股,前期可能基于各种原因,比如近期的消费、医药,很多个股的价值具备很强的配置优势了,价格坑有了,我们也会考虑优先配置,越跌越买。总体我们是均衡配置,保持收益风险比的平衡。投资端口本身我们也分两个团队,一个是基于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敢于追热点、敢于重仓。另一个是相对保守,重视估值,行业个股持仓都相对均衡,提高了容错率,比较喜欢逆向投资,希望本金不会遭受不可逆的风险。
资产配置框架方面,主要在FOF类基金上实践的较多。首先,我们主要先框定了“收益风险比”。我们的客户对回撤及产品流动性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必然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组合之前要考虑的配置约束性问题。其次,我们会结合下一年度的宏观情况、主流券商的一致性预期后,确定股票、债券以及商品之间哪一块大类资产可能的表现会相对更好、可能存在更厚的风险溢价。然后通过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场景模拟后,确认配置比例。紧接着,我们需要考虑来年这类资产是beta收益还是alpha,具体哪块领域可能存在超额。然后通过组合测试相关度。另外,投后我们会结合实际策略运行情况和市场变化来进行再平衡。
子基金评价筛选方面,我们有自己的准入门槛,风控标准以及运营把控。如何确保客户资产配置上的安全与收益,这与大家的经营逻辑和客户风格都有关系。遴选子基金的门槛主要包括定量、定性、运作方式以及商务条款。
1)定量方面:定量指标包括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波动率、胜率等等。这些是基本的数据参考,不做累述。
2)定性方面:主要考察团队的实力和稳定性。因为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策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要选规模适中的;投研团队的能力过硬的;基金经理足够坦诚,且了解他的投资理念和偏好,是否坚持底层逻辑,同时能否根据市场变化学习、成长与进步。
3)运作方式以及商务条款:是否有封闭期,封闭期多久,是否有赎回费用,费用高低,管理费用业绩计提等是否合理等等。
对于子基金的筛选,风控步骤大概有四点:
1)三年收益市场中位数以上进入遴选的合作储备;
2)策略类型、回撤、夏普比例等符合我们的偏好以及策略原则;
3)团队熟悉、稳定、靠谱,风险偏好得到我们的认可;
4)商务条件有优势,方便我们在成本不高的条件下能够换仓或调仓。
同时,子基金本身就有其内在回撤逻辑,这也是我们筛选子基金时要充分认证和尽调的;我们在不同子策略上的配置比例,会对回撤有影响;基于真实市场下的动态调整,市场的走势其实是不可能完全预判的,当市场给到我们不同状态下的产品反应,我们会结合预警设置以及策略贡献度,在专业判断下启动及时的调仓行为。
产品体系方面,目前产品主要是两个主线,一类是主观股票多头产品,细分下来也有差异,一款更关注安全边际和估值(金融消费医药偏多),另一款更关注成长性(偏科技类);另一类是FOF产品线,细分也有差异,一款为类固收+,另一款为类宏观配置。
风险管理方面,应该体现在目标设定、配置逻辑、决策流程、产品运营以及职业道德等全链条上的各环节。前面所说的那些内容,其实都属于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如果就约束机制来说,其实是一个“度”的把握及平衡。具体来看:
1)总体上我们在宏观和中观方面有一个决策讨论机制,宏观上经济处于哪个位置,未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走向,中观上哪些行业及板块可以选择,哪些暂时回避……这些问题我们会形成相对一致性。
2)微观上个股的选择,尊重基金经理,给予相对的独立空间。但亏损企业或者一些毛利率低、ROE不高的企业我们有投资限制,比如集中度(个股以及行业)。
“以客户为中心”要全方位、全流程、全体系
CFRI:春新基金自成立以来为客户屡创佳绩,在投资端坚持以专业的投研,适合的产品让客户安心,站在客户的视角,春新基金是如何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比如在收费模式、投中、投后方面春新都哪些机制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有哪些增强服务来满足高净值客户财富保值增值之外更多样化的需求?
何贝娜:以客户为中心,除了产品收益表现外,其实更多会体现在产品设计环节。比如,综合市场常规因素后,就是考虑了客户的体验度,我们目前没有设置认购费;同时管理费暂时在0.5%-1%,低于市场整体水平;并且,对于FOF类产品线,我们设置了较高的水线(8%),只有产品超越了这个收益率后,才能有按比例提取超额收益的可能。如果今年我们无法达到预期,无论是市场的原因还是我们自身对于市场认知和判断的局限,我们都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客观上与客户利益是深度绑定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以上我们所有在产品设计时候的决策,核心逻辑就是不以消耗或牺牲客户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的收益。
投中我们有自己的决策体系和完整流程,客户不会觉得我们只是拍脑袋就下投资决策,背后都是有相对严谨的逻辑。
投后我们除了定期会有产品运行报告外,基本上始终与营销一线乃至客户都保持着畅通的沟通渠道,比如说净值处在相对艰难的时期,客户可能会有一定的不理解甚至不满,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解答客户的疑虑,甚至特殊情况下临时安排客户的赎回等。
对于客户保值增值以外的多方面需求,这个问题从常规角度理解,可能就是银行端口给到私行级客户的增值服务,比如各种场合的贵宾通道,比如医疗服务、艺术体验等。但其实这些服务很容易同质化。
在我看来,对于高净值客户,最为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是:专业,适合,安心。我们力争打造的每一款基金都是有思想、有代表性、有自身个性的,在每款都特色鲜明的基础上,我们相信能适应大部分人对于资产增值的需求。但我们更愿意倾听每一位客户关于资产配置、关于财富增值的想法,力求为客户量身定做更适于客户的个性化的方案。
当然,我们依然也会对客户资产增值外的诉求进行精准化的服务,毕竟客户生活中的诉求千差万别,对于服务的需求力度和迫切度也参差不齐,与其大一统地做各种客户活动,不如对每个客户“望闻问切”,把脉一下其在资产增值外哪几个方面的诉求是痛点,哪些又是我们可服务的相对优势,然后找到匹配点(最后也许只是一两个方面),这样的话,增值服务的有效度才更高,也更有实际意义。
全面净值化时代,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CFRI: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即将进入的全面净值化时代,春新这样的资管机构计划怎样砥砺前行?在投资决策方面,春新基金有什么独家策略组合“杀手锏”?在产品生态方面,春新基金与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公募的固收+产品相比,有什么区别和差异化的特色?
何贝娜:净值化后的资管市场一定是百舸争流、百花争鸣的格局,最终“头部”+“特色化”的私募才能长期在市场存活,春新会坚持走特色化的道路。
首先,通过FOF的产品形式,可以让客户享受到头部私募的红利;其次,在自主管理的股票多头产品系列会考虑:
1)在条件允许下,安排全球化资产配置,比如港股+美股+A股的组合。
2)特色鲜明的产品条线,比如目前我们有偏价值类的股票多头也有偏成长类或者赛道类的股票多头,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
很难说我们有什么独家策略,很多方法论、因子模型多是同质化的。那么实操中我们会关注FOF多一些,一个是我们的类固收FOF+,目前我们认为另类策略(套利)+股票多头或者CTA可能会比公募更有优势,这块我们会认真去做好。其次,我们现在体量不大,多策略FOF也会结合“私募子基金+公募+ETF”的方式去尝试做一些差异化,现在的结构性行情太明显,结合多种工具可能会更有利于创造alpha。对于股票多头策略而言,那么“杀手锏”可能真的是挖掘业绩突变的企业了。
银行和公募决策时间较长,要求较高,灵活度肯定受点影响,我们这方面会有一些相对优势。银行净值类理财及固收+策略的定开公募基金,他们的配置策略往往是以债券或央行票据等作为底仓,春新的底仓策略以风险较低的套利策略作为底仓,收益相对稳定,同时这个安全垫先天就会比前者高一些。其次,为了增强产品的收益,春新基金固收+的增强策略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选择配置CTA、股票多头的策略,来增强产品收益。目前类固收+FOF的固收部分策略全部投出,跑赢了10年国债收益率,达到年化3%左右的收益,日级别最大回撤只有0.4%,应该说安全垫已经比较稳定,另外一部分收益靠权益类产品做出来,压力不会太大。
如果一定要再看看私募同业市场,应该这么说,凡是以股票多头策略为主的私募基金,如果做固收+,整体和公募基金的逻辑和底仓是相似的;同时,很多私募机构还不太愿意做固收+产品,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整体后端收益很微薄。而我们坚持要主打,也是出于从客户诉求角度出发的设计。
精挑细选是价值投资不变的命题
CFRI:外币资产中,对美股、港股、A股的看法?人民币资产中,ESG和双碳、科技、医疗等各板块的投资机会?
何贝娜:美股的确有点高,但目前估值其实已经有所回落。标普500市盈率不到30,美股企业盈利增速较好,我们不担心美国明年经济情况,特别是1.2万亿基建法案通过后,美国经济增速肯定具备一定韧性,加息是有可能的,只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应该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美国的通胀明年下半年可能会下来,总体看美股可能涨幅放缓,但是系统性下跌目前看不到,除了担心明年缩表,那么美股态度是相对谨慎的。
港股肯定是有配置的价值,且也是好机会。AH溢价指数目前仍然维持在140以上,港股的相关标的显然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吸引力。今年恒生科技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都下跌了不少,我们觉得现在的价格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一些好的标的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精挑和细选是不变的命题。
A股从指数级别的估值来看,不存在系统新风险,明年我们觉得A股成长和价值都是有机会的:一部分是今年价值股都跌的很厉害,主要体现在消费,医药,这些板块依然是长坡厚雪的赛道。部分疫情受损的股票,比如航空股,机场等等,我们相信都会呈现一个持续脉冲式的估值修复的过程。同时成长股方面,围绕着新能源汽车、能源结构变化(光伏、风能以及传统电力板块)以及科技依然是长期赛道,但是可能明年会有一定的分化:比如锂电池的上游、中游如果明年供需能够缓解,那么表现可能就不会这么好。芯片企业里也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要进行区分,因为成长股整体的估值都比较高,明年分化的概率也相对会比较大。总体而言,就是在行业和赛道中筛选企业的功力要加大,产业链上的问题要理清楚。
2020年初的疫情让投资者更加关注ESG理念,不难看出全球投资者对于ESG理念的认可。ESG企业一般都是各行业的龙头,长期是存在超额溢价的。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从量转质的过程,ESG企业长期看,资本市场会赋予其更高的估值,配置重点发展行业中的ESG企业,我们相信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基于ESG概念下,双碳、科技和医疗都具有系统联动性。双碳肯定是现阶段的重点,细分来看,明年上游企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上游企业估值过高,供需矛盾不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还是存在,我们会相对偏谨慎。我们更看好的是中下游,新能源车里比如零部件企业、智能控制系统、BMS、电机以及整车企业。光伏、风能我们看好组件以及下游运营企业。
科技类企业,有消费场景的硬科技,这个有国家战略刚需,在此不展开;工业当中,数字化改造领域会有一些新的亮点。从具体企业看,主要看国产替代,或者一些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的企业,比如部分芯片企业原来只有设计和封装环节,现在在往IDM模式上转型,这对于改善毛利率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的一些企业也要特别当心。
医药板块,排除掉受集采影响的外,我们主要关注一些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率不错的,R&D占营收比重较大的企业。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