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15:01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汽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补充,共享电单车能够提供出行便捷,减缓公共交通压力,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小觑。...
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补充,共享电单车能够提供出行便捷,减缓公共交通压力,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小觑。在目前技术攻关不足、引导管控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实现有序管理依然任重道远。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共享电单车未来将何去何从?《经济参考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太原:共享电单车“一夜之间”消失
近期,一则有关“太原查扣共享电单车”的消息登上微博同城热搜。太原市不少市民发现,小区周边、单位附近曾经停放的绿、黄、蓝、橘等各色共享电单车如同“隐身”一般,已难以觅其身影。“仅有个别车辆停放在路边,但扫码显示为低电状态,不能骑行。”不少市民表示。
家住南中环桥西吴家堡小区的薛女士告诉记者,从家到公司的路程不长,但属于早高峰易堵路段,平时打车要花费10余元,骑共享电单车只要一两元。“早上出来还在小区外找车,东找西找找不到,还挺着急的,差点误了上班打卡。”
红灯笼体育场附近住户张先生告诉记者,从公司到家的路段目前未直通公交和地铁,共享电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认为,对“没车一族”来说,共享电单车是个好东西,但他近来收到共享电单车服务商发来的手机退费,退费信息称:“因城市暂停运营导致您的骑行套餐无法继续使用,我们已将剩余套餐进行退款。”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热搜消息之下,一项“你日常骑共享电动车吗”的民意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507人当中,有2141人骑行,约占85%;另有366名网民不骑行,占15%。不少网民留言表示,对共享电单车的“离去”感到惋惜。
那么,太原市的查扣行动又是因何而起呢?
记者了解到,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太原市也在2017年、2020年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受访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意见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到共享电单车的骑行安全和电池充电安全存在隐患。
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太原市公共交通和共享汽(单)车执法大队相关人士介绍说,2019年以来,经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执法部门备案批准,共享电单车首次进入设在省会太原南端、地段比较偏远的山西省综改区,并先后有5家共享电单车服务商在综改区范围内运营,顶峰时车辆总量达到6万辆。
据介绍,车辆投入使用后,违规停放、占路堵道、未成年人扫码、骑行人群增多但头盔佩戴率低等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屡禁不止。为此,太原市多个相关部门曾分别开过文明交通治理会,讨论解决这一问题。
“要求车辆在综改区范围内运营,但因综改区和太原市区地界交错复杂,加之骑行群众也不知情,共享电单车一直在向市区‘蔓延’,治理也就一直没停过。”太原市公共交通和共享汽(单)车执法大队相关人士说。
近日,太原市对全市范围内的共享电单车全部予以清退。今年6月底,执法人员先行查扣了1.5万辆共享电单车,并要求相关运营商在8月5日前自主回收。执法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有关车辆可以再运营的通知。
安全隐患、无序停放成发展“痛点”
业内人士认为,合理发展共享电单车可以培养民众绿色出行的意识,减缓公共交通压力,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
“按照要求,共享电单车应为骑行助力车,但很多共享电单车的脚踏根本不能蹬,形同摆设。”太原市公共交通和共享汽(单)车执法大队一位负责人说。
此外,根据规定,共享电单车时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但实际上,很多车辆的骑行速度远超这一数字。“不仅如此,未成年人扫码骑行无法识别,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位负责人说。
在太原街头,执法人员屡屡发现违规骑行情形。一次,一位年轻的母亲骑行共享电单车时,车上竟然同时载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前面站一个,后面坐一个,大人、小孩均未戴头盔。不出事则已,出了事谁来负责?”
据介绍,进入太原市的几万辆共享电单车运营期间均没有上牌照,而骑行人群却随之迅速增多。近期,太原市交管部门严查“一盔一带”,部分共享电单车虽然最初也配有头盔,但头盔脏的脏、丢的丢,佩戴率并不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很难去追责。”太原市一位基层执法人员说,他们对此很“头疼”。
除了骑行安全,共享电单车电池充电安全也是管理的重点之一。
记者走访太原市3家共享电单车企业发现,各家采用的充电装备形式不一,管护程度也有所差别。其中哈啰等两家使用的是比较规范的充电柜,哈啰安排工作人员在充电柜放置的仓库里24小时值班。另外一家使用的是电线接线式充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太原市公共交通和共享汽(单)车执法大队相关人士透露,共享电单车的出现,对一些城市出租车行业的短途运营形成冲击,出租车司机对此颇有微词。
太原市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共享电单车还加剧了过去共享单车无序停放致人行道被占、道路被堵的情形,部分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行业治理困难。
据太原市交管部门统计,今年1至6月,太原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每天接到的五六十个投诉中,大部分都是共享电单车、共享单车堵住人行道的相关问题。
“企业当初承诺,每一万辆车配备不少于50人的服务队伍。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多雇人,一般做不到这种服务力量配备。群众又有强烈诉求,导致很多时候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只能自己上手去搬。”太原市一位管理人士说。
太原市清控基地一位白领告诉记者,共享电单车清退之前,她曾看到,太原市南中环桥华泰仁和医院附近一百多米长、数米宽的人行道上停满了各种共享单车、电单车。有一次,她想挪动一辆共享电单车借路,但车太重,她奋力试了几次徒劳无功,只好作罢。
太原市华宇百花谷附近一位住户告诉记者,一次,他路过学府街和滨河东路交叉口的华宇百花谷一侧,看到人行道上堆得满满的都是共享电单车,不知何故,车辆当时全部被推倒,占了不小的路面,场面极其壮观。“路过车辆只能减速慢行,很快就出现了交通拥堵。”
太原市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查扣之前,在山西大学旁的许西村等人流比较集中的一些路段,马路上的共享电单车也曾堆积如山,屡遭诟病。
“一刀切”是否是最好的办法
目前,入驻太原市的哈啰、美团、青桔等多家共享电单车服务商已暂停运营,等待政府下一步的安排。个别企业尚未完全关停,仍处于观望状态。相关人员正在给车辆做消杀,设置电池休眠,以减少损耗。
“企业已响应政府要求如数回收。最近收到挺多客户的投诉,我们只能尽量安抚。至于何时能恢复运营,我们也不能给对方一个明确的时间。”美团山西政府事务部负责人郭慧婷说。
据介绍,美团此前在太原投放了8000余辆共享电单车,运营比较受欢迎。“几十个换电员很忙碌,经常追着车跑。客户投诉办了卡找不到车的情况也常有”。
哈啰共享电单车在太原投入的车辆数量更多一些,但具体数字不便向记者透露。哈啰太原城市经理苏兴海表示,公司全职进行调度的工作人员共有65名,每人每天调度150-180辆电动车,“车辆一天的周转率在10次以上”。
郭慧婷、苏兴海等人均表达出了对车辆回归的期待:“从企业角度讲,希望政府能给一个改进的空间,出台一些指导措施,哪怕试行一段时间,好让我们有章可循”“想上牌照,能上牌就说明我们被纳入管理了”“如果共享车类总数不变,是否可以用共享自行车的一部分数量来置换共享电动车?”
太原市一位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共享电单车企业也很渴望能够进一步规范运营,但这一渠道并不畅通。“目前没有更多技术手段赋能管理,这道难题摆给了我们,也摆给了企业。”
这位人士坦言,目前共享电单车在山西其他城市仍有运营,而对于省会城市如何管理共享电单车,身为执法人员的他同样心存困惑:共享经济是近年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目前太原市仅有一个条例对共享电单车有所涉及,没有更多法律的条文可依据参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各地对共享电单车所持态度和管理模式不一。有的“开门欢迎”,有的直接说“不”,还有一些城市选择规范的服务商积极探索“纳管”模式。比如,河北石家庄市采取了有序准入、总量控制、上牌纳管等办法,探索对共享电单车的有效管理。
共享电单车期待规范“纳管”
业内人士认为,共享电单车的到来,对城市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目前技术攻关不足、引导管控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实现有序管理依然任重道远。
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安全问题,苏兴海告诉记者,电单车的制造部门正在研究如何消除电单车使用时的各类安全隐患,包括重新设计电单车的座椅,使其不能够同时乘坐两个人。哈啰技术研发部门还设计了智能头盔,并已经在南昌市投入使用——骑车前必须扫码佩戴头盔车子才能启动,只有头盔归回原位电单车才能落锁。
哈啰山西政府事务经理史宝亮介绍说,在河南洛阳、湖北荆州等地,哈啰助力车运用大数据平台,结合热力图、人群潮汐区域、车辆闲置率等指标,不断提高助力车使用率及人群便捷程度。
苏兴海、史宝亮和郭慧婷等人认为,政府的指导政策非常重要,只有出台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或办法,让企业遵循并整改,并加强对日常使用的监督管理,双方才能进入良性互动模式。
“新国标已经出台,对电动车的重量、速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一个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管理,首先要从车辆本身的研发生产源头着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说。
他认为,共享电单车有一定的使用人群,它的安全性、便捷性受到了广泛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并非不可替代,且目前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以现在的管理方式还难以规避。
据介绍,除了未成年人扫码识别难的问题,车辆电池的日常运营维护也很重要,运营维护不到位也会产生隐患。
“随着技术更替升级,共享电单车的部分安全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不可能完全解决。其便捷性毫无疑问,但在提供低成本、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安全、社会秩序带来更多挑战,因此对于共享电单车的到来仍要一分为二,综合考虑。”赵一新说。
专家称,从全国电动车的管理来看,整体还不是特别理想。目前,许多城市正在探索如何让共享电单车安全、规范地融入城市系统,但共享电单车能否在安全规范的情况下为市民提供便利,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针对城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少、购买电动车后充电难等民众诉求,专家也呼吁,城市管理者应加快建设公共充电设施,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