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10:15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方面,银行数字化转型较好地满足了抗疫期间人们的基本金融需求,保障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免费数字技术输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线...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方面,银行数字化转型较好地满足了抗疫期间人们的基本金融需求,保障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免费数字技术输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线上自动化审批等方式也为抗疫做出新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较多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服务面窄、业务单一、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还需要从客户经营方式、组织文化理念、数据治理与运用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步伐。
数字化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较好助力了疫情防控。一是通过线上服务、APP等数字化工具满足人们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日常的金融需求。多家银行快速升级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银企直联平台,加快产品开发,满足疫情期间的投资理财需求,比如在手机银行里推出了“在家办”等服务平台,客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银行APP线上办理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等多项金融服务,将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等通讯录嵌入手机银行里,随时随地响应客户需求。此外,一些银行的APP还支持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水、电、燃气等缴费业务,主要城市社保公积金余额和明细查询等多项便民服务。
二是通过数字化业务流程快速为企业“输血”解困。一方面,通过在线音频、视频、数字公文等方式,将客户和项目的尽责、评审、放款等环节搬至线上,建立数字化的应急绿色审批通道,快速设立专项信贷,实现全行一盘棋的多级联动,较好地满足了防疫科研攻关、保障物资生产、运输等机构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建立自动化的中小企业线上服务系统。比如银行APP智能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能够实现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贷款申请、支用还款等全线上信贷业务流程;供应链金融信融E产品N+N融资模式,能做到线上申请、智能审核、多维度校验放款、远程开户、线上协议签署,并实现最终自动化审批放款。
三是多维度为抗疫行动提供数字化服务。多家银行除了对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保险、无担保抵押的线上个人信用贷款等服务外,还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服务抗疫行动。
数字化服务触达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从疫情期间来看,较多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还远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现有的服务种类较少,覆盖面较窄。银行现有的线上服务种类还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客户到网点办理。
二是数字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根据相关机构对21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最新测评,只有1家评分在90分以上,7家在80分以下,还有1家不到70分。60家直销银行APP中,19家银行的评分在3星及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仍有较多的银行数字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数字化服务触达能力建设不足。传统银行的数字化客户主要是由线下网点客户转换而来,缺乏数字化获取新客户能力。疫情期间,银行提供的专门服务难以触达更多的新客户,也难以有效收集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客户及个人客户的特殊需求信息。
定制个性化服务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转变客户经营方式。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已经20多年,但由于外部市场同质化需求旺盛,实际异化为以产品为中心,关起门来设计好产品,直接拿到市场推销。这种模式在外部需求旺盛、同质化规模较大时有效,但在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情况下难以为继,必须加强三个方面能力,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一是增强洞察和聚焦客户需求的能力。要建立专门的市场研究队伍,研究社会、经济、行业、区域等发展趋势,洞察市场客户需求先机。同时,将银行所有的客户接触点变成客户需求信息的收集点,加强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动作、行为、声音、图像等多方位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
二是重塑有情感号召力的品牌形象。要改变千篇一律的传统品牌形象传达实力和稳重做法,根据市场目标客群特点,重塑有情感连接的品牌形象。
三是全面优化客户体验。要改变以往银行单纯以AUM(管理客户金融资产)为客户分层的管理思维,从专业和人文情感两方面满足客户需求。重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入挖掘和动态捕捉客户需求,根据客户自身的特征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同时,要重视客户服务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要加快渠道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确保客户在所有渠道的服务一致体验。
第二,转变组织文化理念。一是要融入平等、包容的创新文化。打破以往层级制的条条框框束缚,积极对标互联网公司,以项目制为抓手,跨条线跨层级组建灵活的敏捷组织/柔性团队。建立机制,把决策权交给用户和一线员工。要改变以往创新因风控而瞻前顾后、停滞不前的局面,构建专业的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的新型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开放、赋能的共享文化。商业银行要主动走出去,利用数字技术和外部第三方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客户在生产、生活、商务活动中触手可及、无所不在的服务。三是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要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员工成长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多梯次数字人才队伍成长,打造良好的数字人才成长环境,实现与员工共生成长。要担当国之重器的责任,把自身发展好,与社区、实体经济和社会形成良好的共生文化。
第三,转变数据运用方式。一是要把数据作为银行的核心资产来管理,加快数据治理,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数据质量。加快业务用例管理和数据分析平台等建设,打造高水平数据专业团队,大力促进大数据规模化应用。二是要实现数据运用和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要从战略高度确定需要重塑的传统业务和数字化的新业务路线图,明确数字化目标,以业务价值为中心,建立有效机制,通过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改变原有的营运模式,推动数字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三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科学规范数据运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