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08:14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对于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和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正积极施策,在资金投入加大、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研发支撑等方面组合发力...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特别是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高效节水是当前破解“水”难题的核心。对于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和地方特别是西北地区正积极施策,在资金投入加大、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研发支撑等方面组合发力,围绕高效节水全力打响新一轮攻坚战。
西北五省节水成效初显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酒泉,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走廊和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酒泉属极端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水资源量2.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4。
“目前全市地表水引进量已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5%,开发利用率已超过生态平衡极限。维持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根本出路在科学用水、高效节水。”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奇在日前举办的首届西北节水论坛上表示。
近年来,酒泉市全领域全行业全过程推进节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狠抓工业节水减排,精细化做好城镇节水降损,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全市用水总量由2010年的28亿立方米压减到2020年的21亿立方米。
这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是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进一步破解“水”难题,坚持节水优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
甘肃省七成以上面积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节水需求最迫切的区域之一。
甘肃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建海介绍,多年来,甘肃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甘肃省实施节水行动方案》《甘肃省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出台。甘肃省率先在疏勒河流域实施水权改革、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推行水权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此外,甘肃省一体推进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晓潮表示,青海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24.37亿立方米,红线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之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90.8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2.7%。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北五省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张玉山列举出一组数据:10年来,甘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60%;新疆和陕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0.573和0.57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宁夏用水定额全面修订,5个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十三五”时期,青海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均为30%以上,远超规划目标。
打好新一轮高效节水攻坚战
专家指出,西北地区总体节水水平不够高、不够均衡,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服务业都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张玉山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印发实施“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健全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节水法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科技市场创新,完善节水监督考核工作机制。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较大的领域。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其中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同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并把“供水灌溉”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重点内容。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对西北地区而言,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甚至没有灌溉就没有绿洲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大力兴修水利、完善灌溉排水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节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与精细化管理。要做足深度控水节水的大文章,在深度上使猛劲,在控水上严管理,在节水上求突破”。
此外,陈明忠强调,要严格农业用水管理。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落实水资源取水许可证源头把控,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推进智慧灌区建设,逐步实现灌区管理和用水调度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灌区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协调做好大中型灌区供水成本监审,合理制定或调整水价。积极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协调落实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
地方上正在加快布局。据悉,甘肃将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的水安全保障思路,坚持制度节水、模式节水、机制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五节”并举。其中,酒泉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健全深度节水控水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完善以水价为核心的调控机制,撬动全社会节约用水。
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大规模节水工程面临巨大资金需求,除财政加大投入外,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至关重要。
“要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向市场要钱;依靠市场力量带来的技术革新,向市场要技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提高专业运维效率和服务水平,向市场要效率。”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说。
陈明忠表示,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按照“两手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多渠道筹集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水资源领域在库项目1983个,投资额1.1万亿元;签约落地项目1385个,投资额7665亿元;开工建设项目841个,投资额4536亿元。
相关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天津市武清区引入大禹节水集团,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实现全域化系统化治理,301个村庄的覆盖率达到100%。同时,解决了资金技术管理老大难问题,做到可负担可持续,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要以PPP模式打造节水农业和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焦小平看来,农业节水要做好“三化”。一是资源化。水是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二是市场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产业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同时,政府发挥主导、指导、监督作用,发挥社会资本专业化和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