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4:00 | 来源:东方财富网 |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监管趋严,被认为是IPO市场“降温”的背后原因。今年年初起的现场检查引发大量企业撤单,这些撤单企业中不乏明星独角兽企业,例如柔宇科技、禾赛科技等。......
A股IPO正显露出“降温”迹象。根据梧桐数据中心,2021年1-4月共有153家企业IPO上会,142家过会,IPO上会过会率92.81%。不过,考虑到同时间段共有106家IPO终止审查,真实过会率仅为55.25%。除了大量企业撤退,新增IPO申报数量也是骤降。
新增申报数量断崖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共有153家企业IPO上会,142家过会,2家暂缓表决,9家被否,上会过会率92.81%。具体来说,今年前4个月,科创板共计45家企业上会,41家过会,1家暂缓表决,3家被否,过会率91.11%;创业板共计77家企业IPO上会,73家过会,4家被否,过会率为94.81%;主板共计31家企业上会,28家过会,1家暂缓表决,2家被否,过会率90.32%。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4月整体过会率仍然在90%以上,但3月过会率仅为82.05%,是近一年来首度跌破90%。此外,前4个月共有106家IPO终止审查,其中科创板37家,主板11家,创业板58家。真实过会率仅为55.25%,真实过会率=过会家数/(过会家数+被否家数+终止审查家数)。
新增IPO申报数量更是呈断崖式下降。据了解,截至4月23日,科创板在4月份仅受理了4起IPO申请。放在2020年,这一数字难以想象,去年4月科创板受理了42家上市申请。创业板的情况也颇为类似,4月份(截至4月23日)仅仅受理了4起IPO申请。自2020年6月创业板启动注册制以来,除了受春节影响的1-2月,新增申报数量从未如此之低。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创业板的新增受理达91起之多。
监管持续加码从严
监管趋严,被认为是IPO市场“降温”的背后原因。今年年初起的现场检查引发大量企业撤单,这些撤单企业中不乏明星独角兽企业,例如柔宇科技、禾赛科技等。
就近期而言,4月16日,中国证监会修改公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上交所同步修订发布了《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暂行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明确科创板优先支持方向,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以及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增加研发人员占比作为科创属性的常规指标; 明确发行人对技术先进性、科技发展方向、行业领域及相关指标的披露要求和保荐机构的核查把关责任。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监管问询函中频频问及IPO企业的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比如旭宇光电,监管部门要求公司结合研发投入及占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规模、报告期内核心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员工学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说明关于自身科创属性、符合科创板定位的论述、结论及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客观、准确、充分、审慎。其中,旭宇光电员工中有326名员工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1.7%,该情形引起监管高度关注,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形,员工学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是否与公司核心技术水平相匹配等。
4月30日晚,证监会更是进一步加码,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辅导期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验收方式有现场走访、约谈、组织证券市场知识测试或抽查底稿等相结合的方式。
券商、投资机构受挫
在券商人士看来,近期证监会及中证协一系列措施均呈现监管加强的趋势:现场检查更加频繁,惩罚力度不断加强,处罚金额和处罚数量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短期内,券商投行业务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券商股持续低迷也可见一斑。
清科研究中心也认为,对股权投资市场而言,IPO“撤回潮”在短期内影响了申报企业背后投资机构的退出计划,如依图科技、禾赛科技、柔宇科技等明星项目背后的真格基金、光速中国、红杉中国、IDG资本、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中部分基金首次出资距今已接近10 年,此次撤回申请后其退出时间表将再次面临不确定性。
不过,IPO审核虽看似趋严,但实质上监管层面并未提高上市门槛、修改发行条件等,而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确保注册制正常运作而非成为部分企业“带病闯关”的“捷径”。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终将惠及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优质企业和坚守价值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