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10:04 | 来源:证券日报 |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市场人士认为,严把入口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入口关,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入口关”把控也越来越严格。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2日,共有119家公司登陆A股,同比增长108.77%,其中83家为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占比接近七成。
市场人士认为,严把入口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入口关,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确保注册制正常运作。
注册制下IPO募资占近七成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述119家公司IPO募资合计846.63亿元,同比增长2.7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注册生效和过会的IPO项目基数相对较大,今年IPO数量大幅增长是合理的。另外,去年单一公司IPO募资金额较高(京沪高铁首发募资超300亿元),所以,今年IPO募集资金没有随数量同步增长也是合理的。”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IPO数量同比增长超100%,体现了我国经济的活跃程度,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与此同时,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IPO数量也有所增加,体现出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不断完善,对实体公司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上市板块来看,上述119家IPO公司中,登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较多,分别有44家和39家,这些公司在注册制下IPO募资,分别为364.90亿元和218.68亿元,合计583.58亿元,占比68.9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科创板和创业板终止IPO的公司数量也较多,引起市场关注。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今年以来,创业板有54家公司终止IPO(含主动撤回材料和上市委会议未通过,下同),科创板有35家。
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今年以来,IPO审核虽看似趋严,但实质上监管层面是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确保注册制正常运作,而非部分企业“带病闯关”的“捷径”。
逾660家公司IPO排队中
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522家公司申请在科创板和创业板IPO注册,其中,16家处于已受理,158家已问询,67家通过上市委会议,102家提交注册,179家处于中止状态。
另外,据证监会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沪深主板共有145家公司IPO排队中,其中已反馈40家,已通过发审会42家,预先披露更新61家,暂缓表决和现场检查分别有1家。综合来看,截至4月12日,667家公司在A股IPO排队中。
对于IPO排队现象,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排队现象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这与历史上的“堰塞湖”是有区别的,以前IPO停停开开,预期不明朗,有的排队要两三年;注册制改革后,注册审核周期已经大幅缩短,接近成熟市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从多方面加强IPO企业监管。1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一步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严把IPO入口关,压实中介机构尽职,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月5日,证监会制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
4月6日,证监会官网更新38份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其中包含了9份自律监管类处罚和29份行政监管类处罚,涉及保荐人、主办券商等中介,处罚措施则包括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以及认定为不适当人选3个月、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3个月等。
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有关部门发挥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与审核问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把上市“入口关”,对申报企业及中介机构形成有效震慑。在监管层发文压实主体责任的背景下,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坚持履职尽责将成为推动注册制实质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胡麒牧表示,对IPO严格把关,一方面是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的落实,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压实保荐人等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