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08:23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根据工信部主管部门的介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完善,在实际道路和真实交通环境下的测试和示范应用,已成为自主骨干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11日公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范》有助于满足全产业链对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需求,加快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商品化应用。
鼓励有能力的智能汽车“上路”
根据工信部主管部门的介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完善,在实际道路和真实交通环境下的测试和示范应用,已成为自主骨干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品应用及推广的现实需求。
根据《规范》,示范应用的主体应符合“具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方案,具备对示范应用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具备对示范应用车辆进行事件记录、分析和重现的能力,具备对示范应用车辆及远程监控平台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等条件。
《规范》提出,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辖区内选择具备支撑自动驾驶及网联功能实现的若干典型路段、区域,供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或示范应用,并向社会公布。道路测试、示范应用路段和区域内应设置相应标识或提示信息。
工信部主管部门人士认为,通过面向公众的示范应用不仅可以充分验证车辆的人机交互能力,还可提升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度和信赖感,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关于示范应用的安全性,《规范》要求,申请用于示范应用的车辆应在相应道路上进行过不少于240小时或1000公里的道路测试等。
降低企业测试负担
《规范》还明确了异地测试结果互认,降低了企业的测试成本。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全国有近30个省(区、市)发布道路测试实施细则,全国各地指定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用的路段里程超过2800公里,16个省22个城市建设了30个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全国20个城市向70家企业累计发放超过430张路测牌照,测试车辆总数超过500辆。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各地测试场的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同时,各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不互联、不互通、不互认,让企业背负了巨大的测试成本,而且测试工作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现象,造成浪费。
为此,《规范》对原《测试管理规范》中规定的自动驾驶通用测试项目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以自动驾驶场地测试的基础通用项目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上道路测试前的前提条件,并进一步提升管理规范对于面向不同场景自动驾驶功能技术方案的匹配性和适用性,降低异地测试结果互认难度、减少重复测试负担。
工信部将加快5G+车联网发展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
记者还从工信部的主管司局了解到,今年,工信部将加快5G+车联网发展。同时,工信部将调动地方积极性,探索解决应用场景、运营机制、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带动车联网更大范围的商业化应用,加速产业发展。
5G+车联网将在今年创造更大价值。“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互动到融合的发展过程,通信、信息、计算、控制等跨领域的技术也将成为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支柱。其中,5G技术的到来能够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对网络通信的需求,有望加快科技巨头与传统汽车电子企业的技术研发进度并使其分担研发成本,以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融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认为。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21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115亿元。在产业链中,涉及云计算、高精地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各个环节将逐步完善,产品市场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