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02:57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产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日登陆资本市场的“宠儿”,昔日也曾捉襟见肘。光峰科技副总裁曾鹿海告诉记者,打造第一个“爆款”用了8年时间,潜心研发的蛰伏期里,公司曾入不敷出。
随着清溢光电11月20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深圳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家。光峰科技、微芯生物、传音控股、杰普特、普门科技此前已先后“上板”。
今日登陆资本市场的“宠儿”,昔日也曾捉襟见肘。光峰科技副总裁曾鹿海告诉记者,打造第一个“爆款”用了8年时间,潜心研发的蛰伏期里,公司曾入不敷出。这正是科创企业的特征缩影——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悬;重技术、轻资产、缺担保。以往,单看这些特性,银行避而远之。
但是光峰科技却在蛰伏期里迎来了首贷“阳光”,2014年从中信银行获得流动资金贷款。这并非个案,上证报记者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赴深圳调研时发现,当地多家科创企业背后均闪现着中信银行的身影。该行为何对科创企业敢贷、愿贷?背后又有何业务逻辑?
小额信用贷款切入
“科创企业最值钱的是专利。”曾鹿海说。光峰科技2006年创立于深圳;2007年研发出基于蓝色激光的荧光激光显示技术,并围绕该技术布局底层专利,注册为ALPD商标;基于该技术,2014年与中影集团、巴可公司合作推出第一款激光电影光源,一上市便抢占了1.4万块荧幕,占总市场的20%以上。
在2006年至2014年漫长的前期投入过程中,除了创始人自掏腰包、一轮股权融资,再就是中信银行的信贷支持。面对盈利尚不稳定的光峰科技,中信银行给出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中信银行之所以选择为光峰科技发放首笔贷款,既基于该企业的自主核心技术及商业化前景等“软信息”,也与该行对科创企业的授信策略不无关系。“我们在支持科创企业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兼深圳分行行长芦苇介绍,该行早期以小额授信为切口,参与服务有核心技术、核心团队的企业,给予企业300万至500万元信用贷款,后续再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逐步加大信贷额度。这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潜在的风险损失可控。
随着企业成长壮大,中信银行对光峰科技的授信额度已经扩大至1.1亿元。而且,由于核心技术与专利筑就了光峰科技的“护城河”,其价值也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除了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中信银行还为光峰科技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中影巴克股权质押等契合科创企业特点的产品。
风控看“好人”“好事”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涉科创企业业务正稳步“上量”:截至今年10月末,在该行有授信的科创企业数量较2017年末增长超过21%,科创企业授信金额较2017年末增长约82%。
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好风险?尤其是,中信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时以信用类贷款为主,减少对抵押物的依赖。
“为什么可以做信用贷款?好人加好事。”中信银行深圳分行风险总监、副行长严俊表示,“好人”是指首先要确认企业家没有不良嗜好,专注于经营和业务发展;“好事”是指企业的商业价值、商业选择和国家的产业引导方向、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
“例如微芯生物,通过几轮接触,我们了解公司老板是一位博士,既有在协和医院的从业经验,也有美国和德国的留学背景,专注于原研药研发。当时,没有任何一家银行给予授信,我们给了企业几千万元信用贷款。”严俊表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微芯生物的产品可能大幅降低市场药价,对社会民生有帮助。
相较于成熟企业,科创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较高。芦苇介绍,在贷后管理上,中信银行首先关注企业业务是否按照原定预期进度发展,包括产品开发和市场反应,同时关注企业家个人情况,“只要按原定计划发展,一般就会继续支持”。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