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后颜值时代”的张译正确相遇?

2019-10-11 03:51 | 来源:文汇报 | 作者:未知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张译以几乎没有失过手的演技,成为了他所参演的作品的最大保证。正在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中,他贡献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演方式,也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敬惜表演的演员,在审美趣味的风云变幻中如何看似巍然不动,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已经动态地完善了自己。

        由王佳佳、张译、王志文主演的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剧照 独孤岛主

        如果说当年《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是让观众“突然发现”了张译的话,近年来,张译以几乎没有失过手的演技,成为了他所参演的作品的最大保证。正在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中,他贡献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演方式,也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敬惜表演的演员,在审美趣味的风云变幻中如何看似巍然不动,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已经动态地完善了自己。

        ——编者

        以“颜值化表演”为主基调的流量明星,过去几年曾经是建立电影表演商业系统的重要一环。关于以吴亦凡、鹿晗等为代表的这些表演主体在电影工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利弊,讨论不计其数,但真正令事情起变化的恰是一年多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变化自身。

        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在今夏的票房口碑双溃败充分说明了,抛却稳定素质的表演技巧,单纯以颜值为吸引力的明星体系,在今日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几乎已经完全崩溃。与之相对的是,那些不曾放弃提高表演本体质量的演员,重新成为了美学循环相对趋向健康的中国电影表演的中坚力量。

        正在上映的由《攀登者》《中国机长》以及《我和我的祖国》等组成的献礼片群落中,不仅出现了观众相对耳熟能详的葛优、张涵予、黄渤、章子怡等足以代表当今中国电影表演最高水平的演员,甚至也有以资深导演身份而爆发出惊人演技的 “第五代”导演张建亚和田壮壮。在完整或集锦叙事中以演员自身的表演魅力构建叙事的推进力,于此三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这样的转变下,出现在《攀登者》及《我和我的祖国》之“相遇篇”中的张译的表现就十分耐人寻味。

        正如近年来被反复讨论过的,张译在之前一些代表作品中,展现出非常明显的沉浸式表演姿态,无论是《亲爱的》里厚积薄发的小配角、《追凶者也》里冷峻在外的杀手还是《山河故人》里的张晋生等,都是以平缓来呈现角色锋芒。在颜值为王的潮流中,不以英姿白面的先在条件见长的张译通过“灵魂外露”的方式突破本色,进入角色的内在机理,从而获得属于角色的第二度生命,是非常明智,也非常具有从创作本能出发的冲动意识特征的方法。

        而在《攀登者》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既是因应影片改编真实事件与真实人物、对角色做有限虚构处理的案例,同时也置身于更重要的时代情境即“后颜值时代”背景,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演技在角色塑造中的作用。该片是一部以惊险类型作为叙事模型的主旋律电影,主题涵盖爱国主义与个人成长、兼备科学反思与对坚韧意志的颂扬。在这样丰富的语境下,曲松林这个曾经牺牲双脚完成全队的首度成功登顶珠峰北坡,之后无法直接参与第二次成功登顶的人物身上具备多重复杂情感,其姿态、语调、动作随剧情不同发展而变化,由来急躁,始终狂放,从沉稳、隐忍及至冒进到最后的豁然开朗,其中的性格演进逻辑清晰明了,必须通过最直观的表演行为呈现。

        可以看到,张译对这个角色的演绎更趋写实色彩,将个人风格尽可能趋近地贴化于角色,呈现出了与他在之前其它作品中截然不同的样貌,也可以看出他对相对具有凸显自我意味的表演的选择性继承。例如在曲松林向昔日队友吐露心迹的戏份中,张译以比较惯常的对白方式逐渐升级节奏,达致角色濒临崩溃的情境,迥异于之前提到的几个角色的表现方式,回到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或“斯坦尼”系统的动作把握上。

        而短片《相遇》又呈示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作为七部短片集合、某种程度上具备 “新主旋律”特征的《我和我的祖国》之其中一部,《相遇》面临在有限篇幅中最有效释放信息的挑战。从成片的效果来看,导演将类似话剧舞台的对话桥段无缝接入信息量丰富的长镜头中,使得任素汐扮演的女友与失联三年、戴着口罩沉默不语的高远的对话极尽“无声胜有声”之魅。张译饰演的高远此时已进入生命最后的倒计时,对组织机密的严守与对爱情的无能为力驱使他在应对女友无可奈何的喃喃自语时进退两难,仅可在静默中通过近乎零度的动作幅度与茫然同克制结合的眼神表现出情感。在“纵使相逢应不识”式的情境中,高远见到女友而不能相认,亦同样颇有生离死别进行时的意味。张译在此片中的表演大多数时间处于中远景构成的长镜头中,这个镜头背景是行驶中公交车的车窗外,内容颇为丰富且耐人寻味,完满呈现了1960年代北京的街道、行人、学生青春地挽手飞奔、执红旗的人群不断汇聚,而观众能听到的只是前景车中女友对高远的倾诉,以及高远冷漠而对的眼神。换言之,张译在这一场景中的表演空间是极为有限的,一眼而诉春秋,一动而明心事,极端的“敛藏”外在姿态与极端的“共情”内在韵味高度统一,令角色、镜头、场景全部活了起来。

        《相遇》前半段,有非常明确的近景表现身体受到损耗的高远,略显疲惫但甚感欣慰。在这里,张译再次进入了他擅长的凝滞状态。这一场景及后面的长镜头,很容易被认为是对表演的过度沉溺,因为在此片中张译颇有将表演转化为导演整体思维之一部分的意图。

        这也是我们审视张译的表演时很容易进入的困境。我们有时候无法彻底搞明白,其实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去除表演痕迹的张译,为何会在如《相遇》这样的影片中“端着”表演。然而仔细想来,这样的暧昧不明正是值得观众一再咀嚼的兴味所在。尤其是在流量小生突然“过气”的时候,这种由演员表演所带来的强烈感受与无所适从更为突出。这也正是再次从这两部影片中提出张译的演出加以重新审视的意义所在——一个真正敬惜表演的演员,在审美趣味的风云变幻中如何看似巍然不动,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已经动态地完善了自己。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0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