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09:26 | 来源:齐鲁晚报 | | [文娱]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在父亲诞辰百年祭的时候,高满堂终于落笔开始书写这个已在脑海中千回百转的故事。
陈宝国在《老酒馆》中饰演陈怀海。
46集年代大戏《老酒馆》正在热播,该剧由陈宝国、秦海璐领衔主演,讲述了大连好汉街上山东老酒馆的掌柜陈怀海和他开办的老酒馆中发生的故事。开播以来,该剧凭借浓郁的年代质感、扎实精良的剧作、丰盈饱满的人物塑造和妙语连珠的台词,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如果说当年的《闯关东》是一部全面回顾我国历史上真实的人口大迁徙“闯关东”,今天的《老酒馆》则是高满堂在历经十年岁月沉淀之后,以一种全新的故事语境,将“后闯关东时代”的小人物大情怀进行了多维度的延展扩充和升级表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特约记者 唐诗
“带给年轻人有营养的东西”
如今的大连有近半数的人口来自山东,高满堂祖上从爷爷那辈开始闯关东来到大连,他的父亲就在大连的兴隆街上开了酒馆,《老酒馆》的故事就源于此。高满堂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小时候父亲饮酒后的美妙时光:“我父亲每次喝完酒都会拉起他那把破二胡,唱《空城计》就是喝美了,唱《徐策跑城》就是喝得差不多了,如果再来一出山东吕剧,这就差不多该睡了。”父亲口中那些走南闯北的酒客,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豪气干云的侠义之情,激发了高满堂的创作欲望:“写父辈那个年代的故事,写得畅快,越写越有精神头。”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在父亲诞辰百年祭的时候,高满堂终于落笔开始书写这个已在脑海中千回百转的故事。《老酒馆》从中国1928年民族危急之际,一直写到1949年,高满堂认为这当中的苦难历史不该被人们忘却:“我们不仅要珍视未来,也要回顾历史,向当下的年轻人,他们在享受生活的时候,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我们有必要带给他们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剧中的老酒馆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在不同年代几经更名,最后在2013年重新用回“山东老酒馆”这个名字,这样的老字号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延续,背后喻示着不忘初心的精神传承。《老酒馆》是高满堂写给父亲的感人家书,是写给大连这座城市的纪念,也是献给观众的一首悠长隽永的浪漫诗歌。
“每一个人物都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剧中,陈怀海无疑是最亮眼的:在家为父,爱护妻儿;在酒馆为掌柜,关心兄弟;在好汉街是主心骨,扶危救困;他是《老酒馆》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人物。身为“闯关东”人的后代,高满堂直言:“我教育不了观众,我只能用我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观众,用陈怀海身上的这些特质去充实现代人,让传统的精神重新回归到我们的新时代。”
2015年凭《老农民》获飞天奖的陈宝国,在颁奖典礼上特别向高满堂致以深情的感谢:“满堂老师,您的戏难演但是长本事,您的戏出演员。”于陈宝国而言,高满堂是前辈、是伯乐,是艺术生涯中的贵人;同样,高满堂也将其视为挚友,创作中的灵魂伙伴。两人合作十年,留下了多部精品之作,此次《老酒馆》更是高满堂为陈宝国量身打造的作品。在剧本创作初期,他就曾多次与陈宝国推心置腹,向他讲述了许多剧本背后的原型人物和真实历史,让这个故事在陈宝国心中生根发芽。
在以陈怀海为核心的基础上,《老酒馆》通过群像叙事的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上演了一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奇大戏。在高满堂看来:“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陈怀海相当于一个稳固的主线和枢纽,来往的酒客们就是一根根纵横交错相互融合的支线,这些人物进出开合,收放自如。”
“创作应该深入生活”
高满堂是土生土长的东北“糙汉子”,骨子里天然有着吃苦耐劳的秉性,一部《老农民》,他走访六个省份,采访二百多人才完成;为了《钢铁年代》《大工匠》的炼钢工人素材,他甘愿待在钢铁厂工作三年;《闯关东》更是历时十年之久,横跨黑、吉、辽三省,直至胶东和鲁西南,行程达上万公里,在苦寒之地甚至只能蘸着大酱吃豆腐充饥。对此,高满堂有着自己执拗的坚持:“创作,应该深入生活,在坚实的大地上起飞,像老鹰抓地一样,能抓起一把土。”
在追求短平快体验的当下,创作也越来越趋向碎片化、流量化。高满堂对此不无痛惜:“这样的故事太虚、不扎实,是悬浮着的故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感受、触碰、历练,才有创造的冲动。我愿意让创作速度慢下来,有了原创,中国的电视剧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