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公众号呦呦鹿鸣发表《甘柴劣火》一文,在快速收获点击率的同时,也引发了“洗稿”的争论。财新网王和岩和凌华薇先后发声谴责。经财新投诉后,呦呦鹿鸣公众号已被取消“原创标识功能”,即,呦呦鹿鸣接下来发表的稿件不可以再标注“原创”。这对一个公众号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
那么,呦呦鹿鸣的这篇《甘柴劣火》到底是“洗稿”还是“创作”呢?
呦呦鹿鸣的负责人黄志杰认为,财新网王和岩的报道,与其他信息源的报道一样,都只是万字长文《甘柴劣火》的一部分事实支撑。并且,很多信息源的报道都在财新网之前。
财新传媒主编凌华薇则认为,《甘柴劣火》是赤裸裸的抄袭和侵权。她指出,《甘柴劣火》13000字,全文23.7%来自财新。第三节95%的内容、第四节90%的内容和第五节30%的内容全部抄自财新的独家报道。
对此,黄志杰给出了回应,要点如下:1)财新网提供了关于武威事件火荣贵的一部分事实,但是不等于它可以垄断新闻事实的传播。2)本文是一种独家叙事,讲述的并非新闻,而是媒体与党政系统持续的冲突,这是呦呦鹿鸣的独家发现。3)为什么我能写出《甘柴烈火》而财新网不能?因为我有你们所没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也有专业人士指出,财新网推出的报道,也会引用或变相引用其他媒体前期的报道内容,为什么“赵老爷可以,阿Q就不可以”?
还有“伪专业人士”说,自媒体作者没有记者证,也没有钱,他们写的作品不能用“新闻报道”的标准来看待。自媒体作者干的事,是“内容生产”,他们是“内容生产者”。
牛兄弟认为,在自媒体时代,媒体的属性并没有发生颠覆性改变。媒体过去式、现在是、将来还将是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平台。自媒体和机构媒体的差别在于,前者规模小,更具个性、灵活性、不规则性;后者相对规模大,更具程序性、规则性、社会性。两者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牛兄弟还认为,不管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生产和传播的内容都应是丰富多彩的,有新闻内容,也有非新闻内容。新闻内容也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有的新闻内容,即使在没有自媒体的时代,它也是可以由“非机构媒体”生产的。很多突发事件都是非记者报道出来的。
但机构媒体与“个人写作者”“个人拍摄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审核更具程序性、规则性,后者则很难做到。当然,从效率角度看,减少审核或不审核效率更高。自媒体得以迅速发展,是对机构媒体的一种“反制”,但长期看,机构媒体依然是最重要的传播平台。这是因为,机构媒体专业化的采集能力、制作能力、审核能力、传播能力会为“信息”增值增信。
按照“机构媒体”们定下的规则,甲媒体不能直接使用乙媒体已经报道过的“独家新闻”,必须重新核实、追访后才能报道。甲媒体如果引用乙媒体的独家报道,不但要注明出处,还要加上“引号”。
显然,很多人是不愿意遵守这个规则的。呦呦鹿鸣的负责人黄志杰如此,《疫苗之王》的作者“兽爷”张育群也是如此。
但是,牛兄弟要说,黄志杰和张育群,是这些不遵守规则的作者中的“佼佼者”“出类拔萃者”。他们“会”洗稿、“善”洗稿,“洗稿”洗出了新高度。进一步说,他们是相对优秀的“改写者”。
其实,在一些著名的机构媒体里,“记者”职务的门槛是很高的。采访职务分为“访员”和“记者”。“访员”相当于“助理记者”,只负责采访和记录整理;“记者”则负责将“访员”采访到的内容和自己采访到的内容,综合分析之后撰写成稿。
由于我国媒体管理机制相对落后,记者“门槛”相对较低,不少记者采写的稿件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公众阅读和观看需求。于是,像“呦呦鹿鸣”、“兽爷”这样的“写手”就有用武之地了。他们通过整合各路媒体采集的信息,打散、梳理、改写、化妆,注入一些新的思想,就可以推出更有可读性、更发人深思的“爆文”。
这当然是一种功夫!
但是,不管怎么改头换面,不管使用怎样的编写技巧,也不管如何注入“新思想”,“爆文”中的基本事实来源于何方,其实不难搞清楚。凌华薇所列举的引用比例(变相引用也应该算),堪称惊人!对此,黄志杰等人不应回避。
结论是:《甘柴劣火》是一种“高级洗稿”,是依据多家媒体报道材料的“再创作”。有新意,有价值,但不属于“新闻原创”。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