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澳本聪在推特上喊话比特币矿工:“如果你们切换算力去挖BCH,我们将会将大量的BTC卖出!BTC已经没有盈利空间,价格将跌至1000美元!”
上完央视上热搜,有多少人在等着比特币暴跌?
一周后,比特币的价格跌去将近30%,一度跌破3万人民币,投资者抛售离场、矿工按斤卖矿机,甚至曾经做矿场生意的老板做起了卖丝袜的微商。许久没有报道过比特币的央视二台也分析起比特币为何暴跌.
比特现金的硬分叉是本轮暴跌的推手,投资者认为“比特币分叉将导致稀缺性变差,现有比特币价值将会被摊薄”,专业人士警示大家“信心的减弱必然会引起散户的抛售,也使数字货币市场有继续下跌的可能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比特币的“惨状”被各大主流媒体“奔走相告”,网上到处都充斥着《史上最大泡沫崩塌!》、《比特币不到一年蒸发1万亿》、《比特币投资者宣称破产》等等文章,一度让“比特币蒸发1万亿”推向微博热搜第5、百度热搜第1的位置。
上完央视上热搜,有多少人在等着比特币暴跌?
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吃瓜观众,有的幸灾乐祸“买了的肠子都悔青了吧?”,有的嗤之以鼻“这就是庞氏骗局早都说了别玩”……就差集体放鞭炮庆祝,这些唱衰和事后诸葛亮的舆论场对于币圈老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
上完央视上热搜,有多少人在等着比特币暴跌?
说来比特币也挺神奇,墙内人对它的技术如痴如醉,对它的价格敬畏三分,墙外人随时都能对它评头论足,或逢跌必踩,或后悔不已,在这些声音交杂下,比特币的未来变得越发扑所迷离。
比特币诞生的这十年里,从不缺唱衰的人,国外有个网站专门统计每年“比特币讣告”的数量,比特币至今已经被死亡322次。
统计显示,2010年到2013,比特币“被死亡”的次数以个位数计量,随着比特币走出极客的小圈子,它被死亡的次数逐年递增,到了2017年,被宣告了125次“死亡”,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3天就有主流媒体站出来唱衰它。
当中本聪还未消失时,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向他示好,想在官网的捐款一栏加上“比特币支付”,当即就被中本聪回绝了,理由是比特币还在摇篮中,禁不起舆论的冲突和争议。
当比特币“长大”,用户基数剧增,伴随而来的是主流机构和媒体的聚光灯,股神巴菲特说“比特币是老鼠药”,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有简单的方法,我会做空比特币”,抨击、质疑、唱衰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每当币价下跌,这些声音更是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其中“泡沫”二字与比特币搭配出场的频次最高。
几乎每天都有经济学专家或者微博大V告诉大家,比特币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虽然目前一些数字货币处于高估值的状态,但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确实充满各式各样的炒作,但相比于互联网的“泡沫规模”,比特币的泡沫依然很小很小,至少需要翻40多倍,才能达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体量。
上完央视上热搜,有多少人在等着比特币暴跌?
币圈长期被消息和情绪主导,它真正走进主流人群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投资者没有纵深感,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变成惊弓之鸟,过去几年的数据显示,暴涨与暴跌是常态。
2011年,比特币先从0.3美元上涨至31.5美元。之后几个月的时间内从32美元 到1.99 美元,跌幅超过93.8 %;2013年,比特币的涨幅再次超过100倍。同年4月,比特币在三天之内从266美元下跌至54.25美元,下跌幅度达77.4%;2013年底,比特币在83天之内暴跌92.5%;这是比特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暴跌。此后比特币进入几年的熊市。2014年,比特币尚处于2013年底大跌后的恢复期。因为门头沟事件,价格从867美元跌至439美元,跌幅近50%;2017年9月,中国叫停加密货币交易,比特币价格下跌37%。
如果要问“为什么比特币下跌这么快”,它的答案其实和“为什么比特币上涨得这么快”的答案是一样的。比特币做为一项新技术,本身的价值很难被衡量,价格总是由投机者驱动。
当比特币上涨时,没有人抱怨,无心找原因,大家都沉醉其中;当比特币下跌时,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寻找责任人:投机者、比特币分叉、交易所被盗、市场操纵等等。股票传奇投资人彼得林奇曾说:“市场下滑时常会发生,如果你不明白为何总这样,那么你还没准备好,你根本不会在市场上取得好成绩。”
有人说,这轮已经见底,不会再跌了;有人说,这熊市还会持久,等到2020年才有转机,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任何单方面的判断并不能影响市场走向。用博主“暴走北纬”的话来说:
经验有很多时候都有误导性。比如,很多人觉得还会探底,他就不会探底了。比如,很多人觉得2020年4月份比特币减半就会大涨,可能就不会大涨。比如,很多人觉得还会有牛市,可能,牛市迟迟不来。比如,2个月后,你对币市失望,售空出局,他就开始慢牛了。生命中值得期盼的事很多,比特币也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全部。只是,这事,真心值得你去期盼下。他不要求你学历,不要求你知识储备,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唯一要求的就是,安耐住耐心。这事,不难,很简单。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