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繁华的都市里,现金似乎正在慢慢消失。
外国游客尝试付钱购物的时候反而会遇到不少麻烦,因为他们的智能手机上没有安装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而且商户似乎也不希望消费者从 ATM 上取现,因为他们更想在智能手机上完成支付交易。
另一方面,尽管这种无现金支付革命让美国人感到惊艳,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美国消费者愿意尝试这么做,因为许多美国人并不理解数字支付的重要性。毕竟,从钱包中拿出一张信用卡和从口袋里拿出智能手机没什么区别,而且如果不是去商店消费,其他地方也用不到现金。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无现金支付系统似乎与 Venmo 或 PayPal 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更普及罢了。
上周,硅谷知名风投 Andreessen Horowitz 管理合伙人 Connie Chen 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 HYTSA 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认为无现金革命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基于软件的价值交换系统,而且已经演化成了一种能够构建商业模式的平台。
如果按照这种“中国式数字支付模式”,交易成本其实会变得非常低,而且还能够实现小额支付和跨服务提供商的无缝集成——反向思考的话,这意味着商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不仅有助于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客户忠诚度和参与度,还可以构建网络价值。
以酷狗为例,酷狗是国内最受欢迎的音乐应用程序之一,他们也向粉丝提供“音乐币”,而且可以兑换成法定货币。基本上,通过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大幅减少中介成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现在的用户量都已经超过了 10 亿。咨询公司 Aite Group 认为,全新的数字经济创造出了一个无缝支付体验,这恰恰是美国应用程序开发公司落后的地方,因为他们的产品根本无法和这种“新模式”整合在一起。
对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爱好者来说,国内市场无缝的支付体验难道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吗?
但换位思考的话,是否意味着——这种无现金支付革命的成功,反而证明了其实根本不需要依靠区块链技术、只需要在基于“设备到设备交换”的物联网经济模式下就可以构建出一套全新的微支付价值网络。
理论上来说,是的。
实际上,无现金支付革命虽然有启发性,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仍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例:一些美国支付服务提供商如今已经开始尝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允许他们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账户在美国买东西,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在拓展其他国家市场,但这种双边努力一直收效甚微,因为他们无法彻底解决一个问题——法定货币兑换。
也就是说,基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所谓无现金革命仅能在某个“边界”内发生,比如 Venmo 和 PayPal 数字支付系统其实和支付宝微信没有差别,不同的是一个完全建立在美国银行系统轨道上,而且几乎全部都是以美元进行交易;另一个完全建立在中国银行系统轨道上,而且几乎全部都是以人民币进行交易。
加密货币,可以突破这个“边界”。
不可否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取得成功是很难被复制的,因为他们都依托于一个稳定的银行系统。美国的 Venmo 和 PayPal 也想在“边界”内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无法获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的用户规模,因此也很难尝试进一步扩张。
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银行系统,单纯地希望抓住加密货币这根“救命稻草”其实也无法解决问题。比如,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当地政府草率地发行国家加密货币不仅没有恢复人们对其法定货币的信心,而且也没有从加密货币上找到正确的经济振兴解决方案。
那么,无现金支付革命能够给加密货币行业带来什么启发呢?
答案其实已经出现,即稳定币。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是连接加密货币和现实法币世界的一个价值桥梁。虽然现阶段稳定币还局限于解决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所无法实现直接的法币充值与结算的问题,但未来势必会逐渐成为投资者的避险资产、大宗交易支付手段、以及一个最重要的用途——跨境支付。
稳定币可以突破法定货币兑换“边界”,并逐渐形成一种创新的、无现金支付的价值模型。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还有谁会把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视作为一种威胁、而非机遇呢?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