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獐子岛(3.800, 0.04, 1.06%)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002069.SZ)发布2018年半年报,因此前扇贝受灾影响,今年上半年,獐子岛扣非净利润同比缩水7成,对此,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这与獐子岛风控管理不到位有关。
进一步来看,则是目前渔业保险发展缓慢的现状。在缺乏财政补贴、数据经验受限的背景下,仅有部分大型险企涉足渔业保险,且目前已有险企陆续退出,基于此,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称,险企应与渔业企业加强合作,在财政补贴、监管指导下,谋求突破,保障相关风险。
獐子岛上半年扣非净利缩水7成,业内人士:因风控不到位
去年扇贝受灾的獐子岛,今年上半年,似乎仍未走出净利润缩水的阴霾,天灾难免,而导致獐子岛窘境的,更多是因风控管理不到位。
详细来看,蓝鲸保险查阅獐子岛半年报发现,今年上半年,獐子岛营业收入实现14.08亿元,同比缩减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5.66万,较上年同期缩水50.4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缩减了7成,仅为943.73万元。由此看来,獐子岛尚未在虾夷扇贝受灾的影响中缓释。
回顾来看,今年1月末,獐子岛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预计2017年亏损5.3亿至7.2亿,亏损原因在于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除大幅亏损外,獐子岛的股价也一落千丈,从1月30日7.8元的开盘价,半月内下跌近5成,在2月13日以4.02元收盘,市值蒸发约26.45亿元。事实上,早在2014年,獐子岛就已然发生过因扇贝受灾导致大幅亏损的事件。
近日,渔业市场再生风波,辽宁省大量海参死亡,虽然獐子岛未受波及,但就在相关报道发布的第二天,獐子岛股价探底3.52元,仍难独善其身。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蓝鲸保险分析称,“海水养殖业的特点是靠天吃饭,导致其风险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同时,蓝鲸保险注意到,东方海洋(6.680, 0.00, 0.00%)、开船国际等渔业企业均在年报中表示,其养殖、捕捞业务主要存在养殖水域的环境污染、海洋自然灾害及海水养殖产品的疾病传播等相关风险,或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随着现在物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诸多风险的敞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獐子岛的亏损即在于企业没有投入,或者说没有充分投入资源与资金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中,缺乏风险控制与管理”,沈萌进一步分析称。
此前,獐子岛董秘孙福君曾表示,合适的渔业保险,能够对公司风险起到补偿和风险分散作用,对于降低产业风险、减少业绩波动、恢复正常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事实上,獐子岛此前在保险方面已有所动作,2013年-2016年,曾与中国人保签订增养殖海珍品风力指数型保险,以分散风险。
然而,“由于水产养殖业保险的低回报和高风险特点,目前涉及水产养殖业险种较少,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高”,孙福君坦言道。目前,獐子岛表示已与商业保险公司沟通对接,探讨推进养殖产业保险,降低、分担、转移产业风险,同时探索专属保险方案。
从渔业企业投保情况的现状来看,表现不一,蓝鲸保险采访发现,A股上市险企好当家(2.500, -0.02, -0.79%)(600467.SH)表示已有投保渔业保险;中水渔业(6.230, -0.02, -0.32%)董秘办公室表示“好像没有”投保渔业保险,而当蓝鲸保险进一步核实时,中水渔业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方便透露。
渔业保险发展现状堪忧,亟需监管、渔业企业、险企共同发力
据蓝鲸保险了解,渔业保险一般分为死亡责任与流失责任两类,死亡责任是指由于缺氧、疾病、他人投毒等灾害事故造成的水产品死亡;流失责任则指由于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水产品流失。
不可否认,渔业在农业范畴内属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其中捕捞业、养殖业均易受到自然灾害与人为造成的损害。此前曾有保险公司推进渔业保险产品,如中国太保(33.740, -0.74, -2.15%),曾推出淡水渔业保险等产品。
“商业渔业保险市场空间巨大,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其高风险和高赔付率的自然属性,对承保的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北京朋友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算师、创始人陈麒百向蓝鲸保险介绍称。
事实上,目前国内渔业保险发展较为缓慢,且逐渐有险企退出渔业保险市场。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保险指出,“我国渔业保险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适应海洋新兴产业的产品仍在实验阶段,整体来看,渔业保险产品的研发与推进存在诸多障碍”。
“由于缺乏历史经验数据,风险控制的主观性较强以及定损的困难,保险公司目前面临定价难,核保难以及理赔定损难等种种问题”,陈麒百进一步分析道。与此同时,渔业保险缺乏财政补助也是保险公司对其兴致缺缺的原因之一。
详细来看,其中,相关数据缺乏或是横亘在渔业保险产品发展面前的最大障碍。沈萌直言,“目前渔业企业与保险公司均缺乏具体数据,这导致渔业保险仍处于探索的混沌阶段”。
事实上,海冰、气候等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周期性与可预见性,在此前提下,沈萌补充道,对于海水养殖这一行业而言,需要企业采集并掌握全面的数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技术手段来减少损失,基于此,建议企业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有针对性的设计保险产品。
同时,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刘子操曾建议称,可由政府牵头并进行政策性投入,会同监管部门指导保险机构联合当地气象部门,进行前期数据调研和风险论证。
此外,核保理赔方面,一方面因环境问题、技术受限导致核保定损存在障碍,另一方面,则潜藏道德风险。对此,陈麒百建议称,保险公司、养殖企业以及相关的科技公司可以多方联合,用科技以及渔业养殖企业经验为保险赋能。同时,加强反欺诈平台搭建、强化对投保人教育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有效方法。
“由于渔业保险对渔业养殖企业在养殖、运输等过程中遭受的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有着经济上的赔偿作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企业的现金流,对其重要性无可置疑”,陈麒百指出。因此,渔业保险发展已成当务之急,需监管、财政部门,渔业企业、保险公司共同发力,合力保障风险。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