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缄默的各地金融办、呼吁各方理智看待并处理危机的互金协会、无奈发声阐明股权关系的“前”上市公司股东、鼓励投资人起诉自家跑路老板的个人网贷平台(P2P)员工、以直播方式告诉投资人自己仍在正常办公的P2P高管、倍感无辜有苦说不出的资金存管银行……在P2P“批量”爆雷后,各种奇异又焦灼的景象正在轮番上演。
上市公司珈伟股份(7.730, 0.44, 6.04%),深陷投之家诈骗案。7月16日晚间,该公司再度公开回应其股东灏轩投资与投之家的关系。公告称,灏轩投资对被变更为投之家股东的工商登记事宜毫不知情,并澄清四个“从未”——从未与投之家签署任何投资协议、从未支付任何投资款、从未参与投之家的任何经营管理、从未派任何人员进驻投之家。
在群情激奋的投资人面前,这份声明能为该公司化解多少困顿还未知,真相只能待警方查明。但这次事件几乎给所有上市公司一个警示——那个借投资P2P平台来提高二级市场估值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上市公司还是应当专注自身主营业务,不要再试图跨界染指民间金融。
这或许是此轮网贷危机出清后,留给行业的第一个后遗症。
银行也很无奈,因为其承担了声誉风险。已产生兑付危机的P2P平台钱爸爸,一度在其官网宣传由某股份行提供资金存管,以至于在其爆雷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体都将矛头对准该股份行,认为其存管不力。有银行网金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存管在网贷标的穿透合规方面,作用有限。因为银行是账户开立与资金存管机构,权责有限——仅仅是在接收到平台下达的调配指令后,实行资金划付。银行可以保障账户资金的安全,却根本没有办法追究借款人或投资人的资金投向。如果P2P平台虚假发标,但只要投资人没有办法证伪,平台仍旧做出将钱投入该笔标的的决策,那么银行只能遵循指令,把相应资金划入该标的的收款账户。
原本银行承接P2P存管业务就很审慎,在本轮非法P2P出清后,也不会变宽松。这是爆雷潮后行业的第二个后遗症。
银行有错吗?记者认为没有。这并不是在为存管银行开脱,因为在任何一个金融投资行为里,每个参与主体各有分工,然后各司其职。
那么除了跑路的平台主,谁还负有责任?恕记者直言,协会或许难逃其咎。包括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国家互联网金融科技委员会等形形色色的协会。
这些协会在收取了会员单位如此之多的会费之后,为什么会沦落成一个只懂得宣传会员正面形象的联谊组织?协会的自律性体现在哪里?一直反反复复说已搭建的风控数据预警体系,为什么并没有起到预警作用?协会针对借款人建立了黑名单,那针对平台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与神出鬼没的资金掮客,有没有建立异常信息数据库?
这并不是对个别协会的苛责。既然监管层和投资人都对协会予以重望,手握大量会员数据的协会,就应该在事前预警方面做得更多;而不是在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后,再呼吁投资人保持冷静或平台有序退出。
中金公司研报预测,整个行业最终只有不到200家的P2P平台会存活下来,但很多资深行业人士的看法更为悲观——或许仅有百家以内得以留存。
既然还有真正合规的平台能坚持到最后,那么,希望这百舸能逆流而上,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