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年对王石、对万科都是非常特别的经历。1月23日,王石正式步入67岁,他选择在这一天以名为“回归未来·到文明源头拥抱未来”的主题演讲,首次透露过去两年一些个人感悟和内心独白。
面对未来要回归
王石说,人这一辈子,最难的就是认知自我。对人们来说,全面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赋,也能知道自己的弱点,成功的人大多是靠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天赋。所以王石始终认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人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和赞美,失败并非成功之母,失败次数多了就彻底失败了。能扬长补短的地方尽量扬长补短,能克服短板,并且把短板变成优势,那更加难得。
实际上,王石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知道自己对万物的认识还有相当不足,他坦言才卯着劲在60多岁的年龄去哈佛、去剑桥读书。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之所以没放弃就是一个理由,因为到他这个年纪,如果放弃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话说回来,我为什么要这样和自己过意不去,我为什么要克服我的短板,因为我觉得过语言关对我们全球化,对中国企业家阶层非常重要,尤其在我们这一代出来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王石指出,很多国内的企业家越往后发展,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国际交流,所以他下定决心就是要过这一关。
到了国外学习之后,王石才感受到,不仅要系统了解西方文化,还要更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知道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应该是批判吸收的,而哪些应该是结合的。对于王石而言,才真正开了窗户,也是他最大的收获。
“所以我们说回归未来,本身面对未来的我们要回归,就像我们对亲情的理解。面对未来,亲情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他都应该增加它的温度。”用王石的话来说,现在来讲面对未来,对传统文化也是一样的,去人类文明的源头去拥抱未来,这个非常重要。
“放下”是考验
1998年万科作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当中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也就是那一年王石决定辞去总经理职务。为什么这样讲呢?实际上在过去的经营的这么多年当中,对王石而言,万科是房地产公司之后第一批的股份公司,他当时已成为全国的知名人士,也可以说是人生进入了一个高峰。
但关于决定辞职,王石主要是考虑到对企业的未来健康发展,自己不应该继续占有更多资源。他认为企业更多要建立的是制度,是团队,是品牌,而不是个人的魅力。“我给万科带来什么?第一选择了行业多元化,选择了房地产;第二个建立一个制度,建立企业制度;第三个建立了这样一个团队;第四个是品牌。”王石说。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对许多企业家来说,不是企业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企业——因为你没有了自我,没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其实,对每个企业家来说,放下都是早晚和必然的事情。人的生命包括职业生命都是有限的,最终你要放下,但这是被动的。主动放下,才是对你的考验。
“恰好我的放手来说,不是对万科的现状满足了,正因为我有一个理想,我想它做到伟大,就是它要创造一种文化,超越你本身公司行业影响,给社会带来一个正面作用。”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王石相信他做到了。
到2017年万科经历了非常不平凡的一个特别的阶段,回头看,1999年王石所说的那番话,如今已经验证,品牌、团队、制度所发挥的作用。“所以要放下,首先来讲是要有准备,第二,要清楚你放下目标是什么。我很欣慰在2017年6月后,自己不再参与万科的活动。”王石如是说。
人生后三分之一
过去的两年,很多人都替王石担心,是不是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刻。王石对此感慨,这种时刻其实非常多,但是要说对心灵上的撞击最大,或者说至暗时刻应该是2008年“捐款门”所带来的冲击,要远远大于以往所面临的艰难。
“现在事后来看,既然我是作为企业家的身份,对股东对万科的员工,对市场负责的话,显然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应该道歉,不但道歉,而且要迅速道歉。”在时隔多年之后,王石首次吐露心声,那样的经历非常宝贵,让他意识到应该怎么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这个社会环境,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怎么做。
“首先,你一定要有那种做企业家承受压力的能力;第二,一定要想到最坏的情况;第三,有没有竭尽一切办法解决它;最后一点,就是要有正确的面对磨难的态度,要把磨难转化成人生的财富。”王石总结道。
步入67岁的王石,已经走过人生的前两个33年,那么下一个阶段到底要做什么?他希望,自己的第三个三十年,能把人生后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公益环保事业上。
按照王石的理解,所谓慈善、公益,也不仅仅施与受的关系,不仅仅是给钱给物,更是平等的关注和互相的给予。同样,户外探险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精神是一致的。
他还倡议要做“善食家”,就是在饮食方面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食物,从容地享受食物,就是善待他人,善待所有参与到整个餐饮供应链上的人。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王石并非一个完美之人,却依旧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亦可无问西东。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