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罚单背后的监管逻辑 退市不是终点,追责方成常态

2025-09-15 09:47 | 来源:电鳗快报 | 作者:电鳗号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亿元罚单的威慑力远超其经济价值。当造假成本从"罚酒三杯"跃升至"倾家荡产",资本玩家不得不重新权衡违法收益与代价。某被罚上市公司高管坦言:"现在造假的代价是职业生涯...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证监会近期连续开出多张罚单,其中包括过亿元的罚单,剑指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这一系列雷霆手段传递出清晰信号:资本市场"严监管"时代已然到来,企业退市绝非责任豁免的终点,而是终身追责机制的开端。

        从近年案例可见,监管层正构建全链条追责体系。昔日"保壳大战"中常见的财务洗澡、关联交易等套路已难逃大数据监测,部分典型案例证明,即便企业退市,相关责任主体仍要面对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追责的三重压力。这种"秋后算账"的监管逻辑,彻底打破了"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

        亿元罚单的威慑力远超其经济价值。当造假成本从"罚酒三杯"跃升至"倾家荡产",资本玩家不得不重新权衡违法收益与代价。某被罚上市公司高管坦言:"现在造假的代价是职业生涯终结加巨额债务,这种终身追责机制让所有人必须敬畏规则。"这种转变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价值坐标,将"合规经营"从口号变为生存必需。

        追责常态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制度重构。注册制改革背景下,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建立"行政处罚+民事索赔+刑事惩戒"的立体追责体系,形成市场自我净化的长效机制。就像古罗马法学家所言"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投资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与监管铁腕形成合力,正在培育健康的市场生态。

        资本市场如同精密运行的生态系统,亿元罚单恰似定期修剪的园艺剪刀,看似残酷却维护着整体繁荣。当"退市不免责"成为深入人心的市场共识,资本才能真正流向创造价值的领域,中国股市也才能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或许就是严监管背后最深刻的寓意——用规则的确定性,护航市场创新的无限可能。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5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