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竞逐”到“技术卡位” 解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新逻辑

2025-09-02 08:43 | 来源:电鳗快报 | 作者:电鳗号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并购从“财务并表”升级为“技术共生”,衡量交易成败的标准已然改变。短期股价波动让位于产业链控制力,报表利润让位于研发转化效率。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正推动中国资本...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过去十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旋律是“规模为王”。通过横向兼并扩大市场份额,或纵向整合降低产业链成本,成为企业做大的捷径。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升级加速,单纯追求营收规模的并购显露出疲态——商誉暴雷、整合失败案例频发,倒逼资本重新审视并购逻辑。

        在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决定企业生死。上市公司并购标的从“现金流稳定的成熟资产”转向“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团队”。

        注册制改革为技术型标的上市打开通路,硬科技企业的独立IPO价值凸显,倒逼并购方提高技术溢价。同时,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频频出手,如大基金对半导体企业的定向扶持,进一步抬高优质技术资产估值。资本正在从“财务投资”转向“战略卡位”,甚至出现“为技术买单,容忍短期亏损”的新常态。

        业内人士指出,技术并购并非万能解药。专利壁垒评估失误、核心团队流失、技术路线突变等风险如影随形。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遭遇的“技术空心化”,至今仍是经典警示。成功的并购方往往具备两种能力:对技术成熟度的精准判断,以及跨领域整合的生态构建力。

        当并购从“财务并表”升级为“技术共生”,衡量交易成败的标准已然改变。短期股价波动让位于产业链控制力,报表利润让位于研发转化效率。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正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从“资源套利”走向“创新赋能”的深水区。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5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