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09:19 | 来源:电鳗快报 |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招股书显示,歌尔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三块业务。其中,传感器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报告期内,该项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5.41亿元、20.92亿元、35.58亿元...
《电鳗财经》文 / 李瑞峰
7月21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港交所IPO提交了新版招股书。歌尔微是歌尔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歌尔股份的持股比例为83.4%。歌尔微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公司持续与全球客户挖掘市场需求、完成产品定义,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智能化的传感交互体验。
《电鳗财经》注意到,作为歌尔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歌尔微也存在严重“苹果依赖症”问题。歌尔股份曾因“苹果依赖症”吃过“苦头”,歌尔微能否避免?报告期内,歌尔微的业绩出现了下降且净利润仍未恢复到之前水平,而且该公司赖以生存的传感器行业未来增长有限,让人不得不质疑该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此外,该公司的实控人兄弟已在其控股股东歌尔股份上套现几十亿,歌尔微的上市会不会是下一场“资本盛宴”?
利润下降 主营业务赛道潜力有限
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1-3月份(以下简称报告期),歌尔微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30.0亿元、45.4亿元和11.2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3.25亿元、2.89亿元、3.09亿元和1.16亿元。
由此可见,相比2022年的业绩,歌尔微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23年出现了下降,而净利润在2024年仍没有恢复到2022年的水平。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以2024年销售额计算,歌尔微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此外,歌尔微是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0%。
招股书显示,歌尔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三块业务。其中,传感器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报告期内,该项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5.41亿元、20.92亿元、35.58亿元、9.05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4%、69.7%和78.5%、80.8%。
就全球MEMS传感器行业来看,产业链已趋于成熟,传感器赛道增速出现放缓。根据灼识咨询资料,2020年至2024年该行业增速仅有3%,预计2024年至2029年也只增长到了6.4%,明显低于SiP及传感交互模组增速。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iP和传感交互模组赛道增长潜力较大,但目前这两项业务的收入之和占比尚不足20%。
此外,歌尔微的现金流出现了较大波动。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93亿元、6亿元、4.35亿元和2.24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02亿元,也较2024年同期的23.19亿元略有下降。
歌尔微的毛利率总体在上升,但是仍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8.5%、17.2%、19.0%和20.6%,而同行可比公司瑞声科技的毛利率为22.1%,敏芯股份的为24.88%。
实控人兄弟已套现几十亿 又一场“资本盛宴”?
招股书显示,歌尔股份持有歌尔微约83.4%的股权,是歌尔微的控股股东。2008年5月,歌尔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每股发行定价为18.78元。2010年歌尔股份正式进入苹果供应链体系,来自苹果的订单驱动当年营业收入同比激增134.7%,净利润增幅更高达204.72%,迎来其发展过程中的高光时刻。
随着业绩增长以及股价飙升,歌尔股份的实控人兄弟姜滨和姜龙在2012年开启了股份减持模式。到2015年5月,二人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分6次减持所持股份,姜滨累计减持3200万股,套现约10.12亿元;姜龙累计减持2030万股,套现约6.41亿元。
2019年,姜滨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多次减持,预估套现近10亿元。2021年,他继续减持3300万股,实现套现约17.6亿元。
除直接减持外,兄弟二人还“变花样”实现资产变现。2014年和2017年,二人控制的歌尔集团先后两次发行以所持歌尔股份股票为标的的可交换债券,总规模达32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相当于实现了通过债券市场对持股价值的提前变现。
此外,兄弟二人还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减持股份。歌尔股份曾实施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家园1号”和“家园3号”计划的股票均来自受让自姜滨转让的股份。通过此方式,姜滨再次套现约16.32亿元。
由此可见,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及向员工持股计划转让股份等主要途径,姜滨家族累计实现的现金流入超过90亿元。
此外,歌尔股份自上市以来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2.49亿元。姜滨、姜龙兄弟直接及通过歌尔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超过30%的股权,由此可以估算出,二人从公司分红中获得的收益约为10亿元。
此次,若歌尔微冲刺港交所上市成功,姜滨和姜龙兄弟二人将再次分享一场“资本盛宴”。
难摆脱严重“苹果依赖症”
歌尔微也存在明显的大客户依赖问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其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3.56亿元、22.30亿元、36.15亿元和9.02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5%、74.3%、79.7%和80.5%。
报告期内,歌尔微来自苹果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1%、49.4%、62.3%和62%。歌尔微在招股书中披露,客户A是1976年成立的美国上市跨国公司,主营消费电子等业务,需定制防水等级为IPX8的声学传感器,可推测客户A是苹果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歌尔股份也是歌尔微的第三大客户,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占比仍为5.1%。
事实上,歌尔微的控股股东歌尔股份对苹果公司的严重依赖让其吃过“苦头”。从2019年至2021年,歌尔股份实现营收分别为351.5亿元、577.4亿元和78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81亿元、28.48亿元和42.75亿元。2022年苹果公司因良品率问题砍掉了部分AirPods Pro 2生产订单,歌尔股份迅速遭遇业绩断崖式下降,净利润从42.75亿元激降至17.49亿元,股价也大幅下跌。
作为歌尔股份的子公司,歌尔微也无法摆脱“苹果依赖症”。此次IPO,歌尔微希望通过IPO募资走技术自主路线。但歌尔微的上市之路坎坷曲折。该公司2021年12月闯关深交所,2024年5月撤回申请,2025年1月改道港交所,递表6个月之后却因为到期失效而终止,此后又迅速提交第二次申请,继续冲击港交所上市。
主力业务赛道潜力有限,苹果“依赖症”仍未摆脱,实控人兄弟已套现几十亿,歌尔微冲击港交所上市能否成功?《电鳗财经》将继续关注后续发展。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