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3:52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汽车]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就的成就。期间,合资合作、自主发展、乃至新造车势力的涌现……都让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2019年刚刚过去,车市整体下行的趋势再次伴我们匆匆走过了整整一年。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寒冬”还将持续3-5年时间,而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已然开启……
在此背景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别选取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他们之中,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资企业……无一例外的是,面对当前的“大浪淘沙”,这些企业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发展、甚至是生存问题。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探寻问题根源,总结经验规律,以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今日推出本系列原创稿件的第九篇,采访汽车产业曾经的管理者、观察家李万里先生,探讨中国汽车行业步入“渐强”阶段,分化和拉锯,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变局。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就的成就。期间,合资合作、自主发展、乃至新造车势力的涌现……都让中国汽车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日前,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曾参与制定1994年、2004年版汽车产业政策的李万里,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就中国汽车产业各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不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中国汽车“三部曲” 市场成熟度决定产业规模
在李万里看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至少有“从小到大”和“从大渐强”的两个基本发展阶段,“做大”与“渐强”的发展规律有所不同。其中,汽车产业“做大”的过程与市场成熟度直接相关。
首先,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内民用汽车市场开始萌动。此时,“官用”为主,私人市场几乎为零。“在此当口,正规军正按照国家规划起步布局。与此同时,各‘另类’企业不分大小、不管国企民营、造船造炮做飞机,无论工业还是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大举涌入民用汽车制造领域。是这些企业发展汽车的“黄金期”。这一时期自八十年代中期延续到九十年代末期。”
其次,2001年到2010年,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变大、需求也在变大。“国家规划的中外合资企业形成规模,上述‘非规划’的各类车企业也已成势。各层次市场需求逐渐变大。各种市场层级、各种制造企业,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再次,2010年后,开始形成稳定的大市场时期。“市场结构从数量型增长开始转向质量型增长,需求趋于平衡,产销增速开始下降。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开始显现,竞争机制开始‘显灵’,并且不分内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也许就是目前看到的残酷现实。”
李万里认为,以上的“三部曲”,所展现出的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而“在中国汽车产业‘做大趋强’的过程中,产业的格局将会更加严峻,更加冷酷。”
汽车产业做大趋强 创新要素决定未来发展
面对如今的市场“寒冬”、以及产业转型,李万里表示,“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要想做大趋强,都将面临‘创新’的风险,甚至要经历‘范式革命’的‘生死观’。”
“创新的范围极广,包括发展模式、技术路径、资本运作、产业链融合、制造向‘+服务’延伸、品牌建设和经济效益预期等等。环环相扣,步步紧跟,创新的过程既无以往的自我积累,又无前人探索之鉴,并且所有环节均不可失误,‘一失足则千古恨’。”李万里说道。
“假设,上述几个环节均有9成把握,那么最终的成功率,即0.9的5次方或0.9的6次方,只能在50%-60%之间;若每一项做得也足够好,平均成功率为8成,其最终的成功率,即0.8的5次方或0.8的6次方,仅为20%-30%之间;若其中一项在践行过程中失败,则全军覆没。”李万里以具体概率展现了汽车企业在创新道路上的艰难。
“看来胜算不高。”李万里总结道,“目前翻云覆雨的残酷现实已经显现,‘大戏’刚刚开始,跌宕起伏的‘好戏’还在后面。只有一往无前,才能勇者必胜。”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