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10:41 | 来源:未知 | | [资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报道清华大学论文因重复使用图片、伪造作者等学术不端行为,撤稿11篇。昨天,经科学网报道,该事件在国内发酵,引起广泛传播和热烈讨论,成为舆情事件。
论文有风险,署名要谨慎,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有时候就是一个靶子,永远立在那里,让人打的。这不,10月19日,国际知名的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继报道哈佛撤稿31篇之后[详见知社国内首家特别报道,哈佛大学清理门户],又扔出猛料,报道清华大学论文因重复使用图片、伪造作者等学术不端行为,撤稿11篇。昨天,经科学网报道,该事件在国内发酵,引起广泛传播和热烈讨论,成为舆情事件。
涉案论文作者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不愧是深圳速度,昨天,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官网即刊发声明,对该事件作出说明。原来,这已经是老新闻了。让我们先看声明全文:
关于对叶肖鑫学术不端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关于我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被撤稿的信息。2017年4月,我院已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其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情况说明如下。
叶肖鑫于2010年进入我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并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我院新材料研究所唐国翌教授。
2016年3月,唐国翌教授收到对叶肖鑫为第一作者所发表论文可能存在学术问题的举报后,立即组织对叶肖鑫就读博士生期间发表的16篇论文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存在自我抄袭、图片重复利用、编造实验结果等问题,随即与相关出版机构多次沟通,提出全部撤稿的要求。通过对叶肖鑫博士学位论文的核查,发现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经我院进一步核查,初步判断叶肖鑫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1月,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并经学术道德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叶肖鑫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导师唐国翌对此负有指导管理方面的责任。2017年4月28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决定撤销叶肖鑫博士学位,该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2017年6月,我院停止唐国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资格,撤销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其已办理退休手续。
2017年9月,我院以此事为典型警示案例,从研究生入学教育开始,强化培养良好学风和端正学术行为的教育环节,并组织面向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同时针对新上岗导师就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加强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清华大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一经查实绝不姑息、严肃处理。我们将深刻汲取此次事件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严格相关管理措施,营造良好学术风气,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对我院的学风建设工作予以监督。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8年10月21日
不愧是清华作风,反应迅速,雷厉风行,值得点赞。原来是学生学术不端,自我抄袭、编造数据、重复使用图片,而导师则指导监管不力,均在去年就已经做了严肃处理:学生撤销博士学位,导师停止招生资格,撤销职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生博士期间16篇论文全部存在问题,声明称已经全部提出撤稿要求。
不过,相信不少读者和吃瓜群众会恍然大悟又早知如此的样子,原来又是学生坑导师!
我们大致可以理一理两个基本的事实:
此次涉及的11篇论文,通讯作者均为导师,而第一作者均为涉事的叶姓学生。
6篇被撤稿论文都有一位神秘的共同作者,佐治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副教授Zion T.H。 Tse。据称此君完全不知情,属于被挂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此没有异议,从撤稿声明可以看出: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the first author wish to mention that the co-author Zion T.H。 Tse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preparation and handling of this article。 He was not informed about the publication and he did not grant the use of his name and affiliation in the publication。
有意思的是,涉及Zion T.H。 Tse论文的撤稿声明,都提到了伪造作者这一条,而清华深研院的声明,对此没有提及。更有意思的是,从这段撤稿声明可以推测,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均不否认自己参与文章准备,对文章发表知情,并同意署名的。
坊间有一种说法,称学生用导师名字申请邮箱投稿,在最后校稿的时候再改回来,但有一次忘记修改了。撤稿声明也确实提到了邮箱:
Journal records indicate that confirmation of the submiss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article was sent to the first author’s email address, in addition to an email that used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s name (guoyitangforwork@163.com)。
但是,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不存在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投稿的情形。导师是完全知情,参与文章准备,并同意署名的。
此外,大家难免还有其他几个疑问,引发各方群众热烈讨论:
不断强势要求他人引用自己论文、导致事件曝光的审稿人,究竟是谁?物理所曹则贤犀利评论揭开了冰山一角。国内这些年突飞猛进,涌现不少高被引论文和高H因子作者,到底有多少水分?
过度强调文章的大环境和土壤,怎么可能根除这些现象的萌芽?各种人才计划和评价指标,是不是需要反省?君不见,叶生不是就差点入围清华大学学术新秀么?
学生背着导师灌水,导师究竟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导师怎么可能不知情呢? 为什么都是学生背锅?通讯作者难道不负责任吗?
论文有风险,署名需谨慎,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啊,有时候就是一个靶子,永远立在那里,让人打的。
对此种种,您有什么看法呢?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