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方面表示,对处置LifeScan和Calibra Medical的战略选项正进行评估,目前对这些业务没有消息可宣布,而消息称,包括三诺生物在内的中国买家正参与竞购,交易价格或达40亿美元。
1月18日早间,三诺生物宣布临时停牌。停牌原因是公共传媒出现关于该公司的信息,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就在1月17日晚间,路透社披露消息称,包括三诺生物在内的中国买家正参与竞购强生的糖尿病护理业务,交易价格或达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
对此,三诺生物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黄安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情况公司还在进一步核查当中,目前没办法回复,我们会尽快针对相关事宜发布公告。”但黄安国同时提到,三诺生物希望不断地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并购来夯实三诺生物在POCT(即时检验)行业的能力。
实际上,这并不是三诺生物第一次参与并购海外企业糖尿病业务。早在2015年,三诺生物就曾试图竞购拜耳集团旗下的糖尿病设备业务,但未遂。在业内人士看来,三诺生物进军糖尿病业务或因看好背后的市场潜力。如国海证券(5.120, 0.05, 0.99%)认为,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5年我国糖尿病人数1.10亿人,预计2040年将达1.51亿人,年复合增速1.28%。我国糖尿病人数约为世界人数的1/4,但胰岛素市场规模仅为世界规模的6%,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看来,国内药企跨国并购并非个别现象,并购和研发、引进一样,都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但跨境并购并不是一件易事,企业的资金和业务能力都会受到考验。
布局糖尿病领域
1月17日,路透社报道称,五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买家正求购强生的糖尿病护理业务,交易价值可能高达40亿美元。而潜在买家包括三诺生物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中国建投组成的财团,目前该财团已雇用顾问。
“对于此事,强生对于路透社的回复,就是我可以给出的回复。”强生亚太区创新中心总裁吴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而根据路透社消息,强生方面表示,对处置LifeScan和Calibra Medical的战略选项正进行评估,目前对这些业务没有消息可宣布。
资料显示,LifeScan为强生旗下生产血糖监测产品的子公司,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Calibra Medical则是强生旗下开发胰岛素贴片的医疗设备公司。而对于为何评估处置LifeScan和Calibra Medical的战略选项,强生方面未透露相关消息。
“强生意图出售糖尿病业务或是为了聚焦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前很多跨国药企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现在开始向自己擅长的业务板块集中,例如罗氏开始向肿瘤业务聚焦,全球排名也从第五升到第三。”史立臣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
资料显示,强生涉及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类疾病、传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另外还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情绪障碍、恶性血液病及前列腺癌等领域。
三诺生物方面,黄安国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关情况公司还在进一步核查当中,会第一时间进行公告。尽管未对参与竞购强生糖尿病业务一事予以直接证实,但黄安国透露外部并购是三诺生物夯实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诺生物是供应血糖监测产品和糖尿病管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企业,近几年来,一直在深耕耘糖尿病市场。 三诺生物2017年中报显示,其2017年上半年血糖监测系统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涨幅达43.63%。
早在2014年9月,三诺生物就全资收购了北京三诺健恒糖尿病医院,在糖尿病医疗服务领域开展试点;2015年则是参与竞购拜耳集团旗下的糖尿病设备业务,但最终败北,拜耳集团将相关业务以10.22亿欧元出售给了松下医疗集团。
不过,上述竞购失败并没有影响三诺生物继续“深耕”糖尿病领域的决心。2016年,为实现“糖尿病慢病健康服务专家”的战略愿景,三诺生物又先后参与收购美国Trividia Health Inc,和美国Polymer Technology Systems, Inc.,继续拓展POCT检测业务。
在史立臣看来,三诺生物之所以参与竞购强生糖尿病业务,或在于丰富产品结构,争夺中国巨大的糖尿病市场份额。“三诺生物主要是做血糖仪,但是中国的糖尿病市场太大,它需要丰富产品结构,争夺市场份额。而相比跨过药企,国内企业在糖尿病领域业务较弱,没有一个好的标的物。”
三诺生物也表示,我国糖尿病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估算,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54亿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将超过280亿美元。
扎堆跨境并购
三诺生物在2017年中报中曾提到,公司在不断加强内生式增长的同时,积极采取外延式并购发展途径。黄安国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外部并购是三诺生物夯实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际上,不只是三诺生物,多家国内药企都开启了跨境并购模式。如2017年10月,复星医药(42.920, -0.82, -1.87%)以10.91亿美元完成收购印度药企GlandPharma74%股权的交割;同年5月,仙琚制药(8.090, 0.04, 0.50%)以1200万美元收购美国Occulo Holdings, LLC公司36.5854%的股权。
德勤报告指出,在政策压力、研发能力不足、国内标的估值过高及人民币贬值的局面下,海外并购将成为国内药企突围的重要方式。资金流充足的本土药企相继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具有技术优势和成熟商业模式的标的企业,以获取先进技术,丰富产品线以及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在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看来,并购对于整个医药企业发展是必须的,中国企业通过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
而国家也鼓励医药创新、并购优质资产,促进医药产业国际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咸泽曾在2017年9月表示,将不断推进医药产业创新,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从解决质量问题转向鼓励中国医药(22.730, -0.30, -1.30%)产业国际化。
不过,史立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跨境并购并不是一件易事,企业的资金和业务能力都会受到考验。“跨国药企有时候并不在意收购资金的大小,而是对收购方的业务能力和经营理念进行考量,这需要企业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储备。”
此外,德勤还指出,中国医药企业在海外并购中普遍遇到投后整合的瓶颈,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文化和理念的差异,以及国内外医疗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差异,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企业整合上还不够顺畅。因此,企业在完成并购后需要对公司治理结构、当地政策法规以及产品生产标准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求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