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陷舆论风波 董事长言论引发市场关注

2025-08-13 09:39 | 来源:电鳗快报 | 作者:电鳗号 | [财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果摊位的玻璃橱窗,倒映着社会认知的进化轨迹。20年前,超市里切好的果盒会被视为"懒惰税"的象征;如今即食鲜切产品却成为都市白领的时间管理方案。这个转变过程恰如社会学....

        《电鳗财经》电鳗号/文

        近日有媒体关于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不会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报道,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这番言论像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剖开了当代消费主义表皮下的认知断层。这场关于“水果”的争论,本质上是两种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激烈碰撞。

        水果摊位的玻璃橱窗,倒映着社会认知的进化轨迹。20年前,超市里切好的果盒会被视为"懒惰税"的象征;如今即食鲜切产品却成为都市白领的时间管理方案。这个转变过程恰如社会学家鲍曼所说的"液态现代性"——消费习惯如同流体,需要容器(企业)来塑造其形态。百果园的定价策略暗含这样的商业逻辑:超前半步是引领,超前三步就可能成为市场殉道者。台湾水果商洪泰雄曾用十年时间教会消费者辨识凤梨甜度的"16度标准",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市场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时间成本。

        价签数字背后的认知战,丈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尺度。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发现,资本回报率长期高于经济增长率的现象,这个规律在水果行业呈现出特殊形态——品质认知的"复利效应"。当消费者终于理解"树上熟"芒果与催熟芒果的本质区别时,早期的市场教育者就能收获认知红利。就像瑞士手表业用百年时间将精密机械表塑造成身份符号,水果行业的价值重构同样需要穿越认知周期的耐心。但问题在于:在资本寒冬与消费降级并存的当下,还有多少企业愿意做这个"固执的园丁"?

        水果店的灯光下,每个价格标签都像一块棱镜,折射出复杂的社会光谱。我们争论的何止是水果定价,更是关于"价值共识如何形成"的元命题。在电商平台用算法收割消费冲动的时代,部分企业正坚守自身价值体系。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5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